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樾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大儒,由于他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在清末中日文化交流的新阶段被受日本学界瞩目。1882年,俞樾受日本学者岸田国华之托,编选《东瀛诗选》四十四卷,在日本出版。《东瀛诗选》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在中国本土编选的日本汉诗选集,而且是日本历史上最早正式出版的最大规模的汉诗总集。它对于我国了解日本近三百年的诗坛大有裨益,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对于日本汉文学文献的鉴选保存大有功劳,而俞樾在书中对诗人的评语又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观点,《东瀛诗选》的价值由此可见。俞樾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身份和视角,编选日本汉诗,贯彻的是中国的诗歌标准和自己的诗学主张。本文拟从俞樾的诗论观与《东瀛诗选》的编选这两者的关系出发,通过俞樾本人的诗歌创作分析,总结俞樾的诗论观点;透过俞樾的诗论观点再看其对《东瀛诗选》的编选的影响。通过影响研究这一角度,我们也可以明确俞樾以一名中国学者的眼光在编选《东瀛诗选》所持的标准,以及所持这些标准的原因。正文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介绍《东瀛诗选》的编选背景和成书情况,当时日本处于明治维新时期,西学大量涌入,汉学有衰颓之势,但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取消,中日文化交流显得开放活跃,日本学界对汉学的态度从明治初期的否定转向明治中叶的肯定;由于俞樾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以及他的广泛兴趣和开放学风,被视为编选日本汉诗的最佳人选。其次,在选评诗歌内容上,由于俞樾继承了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儒家的诗教传统,论诗主“忧时感事”,所以在选诗时关注忧时感事、具有异域风情、具有学问道德方面的诗歌。再次,在选择诗歌形式上,俞樾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主要观点,论诗主性情,而且对古体诗十分推崇,对诗歌格律要求也是极为严格,所以选诗表现在注重诗歌格律,推崇古体长篇,反摹古主创新三方面。最后,在选评诗歌的风格上,俞樾本身虽偏好白居易的优游风味,但是也博采各种风格。而且他在评论诗风时,注重日本汉诗与中国诗歌的比较,体现了中国为日本汉诗之源,而且有利于比较中日诗歌风格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