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的诗论观与《东瀛诗选》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俞樾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大儒,由于他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在清末中日文化交流的新阶段被受日本学界瞩目。1882年,俞樾受日本学者岸田国华之托,编选《东瀛诗选》四十四卷,在日本出版。《东瀛诗选》是第一部由中国学者在中国本土编选的日本汉诗选集,而且是日本历史上最早正式出版的最大规模的汉诗总集。它对于我国了解日本近三百年的诗坛大有裨益,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相互了解和交流,对于日本汉文学文献的鉴选保存大有功劳,而俞樾在书中对诗人的评语又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观点,《东瀛诗选》的价值由此可见。俞樾以一个中国学者的身份和视角,编选日本汉诗,贯彻的是中国的诗歌标准和自己的诗学主张。本文拟从俞樾的诗论观与《东瀛诗选》的编选这两者的关系出发,通过俞樾本人的诗歌创作分析,总结俞樾的诗论观点;透过俞樾的诗论观点再看其对《东瀛诗选》的编选的影响。通过影响研究这一角度,我们也可以明确俞樾以一名中国学者的眼光在编选《东瀛诗选》所持的标准,以及所持这些标准的原因。正文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介绍《东瀛诗选》的编选背景和成书情况,当时日本处于明治维新时期,西学大量涌入,汉学有衰颓之势,但由于闭关锁国政策的取消,中日文化交流显得开放活跃,日本学界对汉学的态度从明治初期的否定转向明治中叶的肯定;由于俞樾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以及他的广泛兴趣和开放学风,被视为编选日本汉诗的最佳人选。其次,在选评诗歌内容上,由于俞樾继承了自《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儒家的诗教传统,论诗主“忧时感事”,所以在选诗时关注忧时感事、具有异域风情、具有学问道德方面的诗歌。再次,在选择诗歌形式上,俞樾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主要观点,论诗主性情,而且对古体诗十分推崇,对诗歌格律要求也是极为严格,所以选诗表现在注重诗歌格律,推崇古体长篇,反摹古主创新三方面。最后,在选评诗歌的风格上,俞樾本身虽偏好白居易的优游风味,但是也博采各种风格。而且他在评论诗风时,注重日本汉诗与中国诗歌的比较,体现了中国为日本汉诗之源,而且有利于比较中日诗歌风格的异同。
其他文献
当前学界对清代诗歌研究上仍然有着薄弱环节与空白点,需要关注更多的中小作家而使清代文学研究更加完备,作为“东南二老”之一的钱陈群就是这样一位作家。钱陈群一生跨越康雍乾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它不应当只是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个检索工具,而完全可以发展为一个高等智能、具备人的思维的信息系统。现在的计算机功能仅仅只能实现简单的文本
陈翔鹤作为浅草—沉钟社最主要、也是创作成就最高的社员,其创作一方面受到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时代思潮的影响,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和进步思
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目前国际统一实体法领域参加国最多,统一化程度最高的国际条约之一。它在调整国际货物买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现代侦探小说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在二十世纪上半期经过翻译和模仿逐步产生的。程小青作为中国侦探小说的第一人,他的创作基本实现了侦探小说的本土化,在中国侦
唐人小说中的僧人数目繁多,千姿百态。本文以唐人小说中的僧人书写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小说中的僧人书写揭示唐代僧人的存在风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阐释唐人小说中僧人书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人们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方式也在发生变化,教育读物的出版也在发生变化
序文体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可以“序作者之意”,可以“序典籍之所由作”,即记述写作缘由、写作背景、写作要旨和结构次第等等,因而序文体有很高的文学文献价值。唐代诗文集序篇
在重庆抗战诗歌的传播过程中,期刊媒介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但目前学者对它的关注还处于一个滞后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的探索、研究。本文从期刊媒介场域这个宏观的角度来进行
迟子建是当代作家中地域色彩较浓的作家之一,也是当前文学唯一一个在中篇、短篇、长篇小说上都获得文学奖项的作家。论文从地方性文学的角度对她进行解读。新世纪以来,她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