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多酚以其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而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茶多酚的提取及其主要活性成分儿茶素的分离均是茶叶科研领域的研究重点,但是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物质的提取分离目前仍然存在很多技术上的瓶颈,同时,茶多酚的利用因为其不稳定性和难吸收的性质也受到限制。 为了进一步研究茶多酚和儿茶素类的提取分离技术,并且提高其利用水平,本研究探讨了茶多酚提取工艺中浸提和纯化环节对儿茶素类组分的影响,为制备儿茶素类产物提供指导;结合中低压柱层析制备色谱研究儿茶素类单体的分离技术,以期开发一种高效的分离工艺;以EGCG为原料,研究抗花粉过敏药物甲基化EGCG的合成,不仅增强了EGCG抗花粉过敏的功能,同时使EGCG在生理条件下更稳定,更易被吸收。 在本试验开展的前期阶段,对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探究,通过比较儿茶素在试验中常见的条件下(20℃、40℃和60℃的水溶液和30%甲醇溶液)的变化,分析各类儿茶素在试验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指导后续试验条件的设置。结果表明: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物质在20℃和40℃的水溶液中,在50 h内呈较稳定状态;在60℃水溶液中,各类儿茶素的含量均下降,50 h内儿茶素类总量损失率为24.24%。茶多酚中儿茶素类物质在20℃、40℃、60℃的30%甲醇溶液中,在50 h内呈较稳定状态。 本研究比较了茶多酚提取过程中的乙醇浸提和热水浸提两种浸提工艺,有机溶剂萃取和金属离子沉淀两种纯化工艺,分析其对茶多酚产品中儿茶素类物质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对浸提工艺的比较分析,乙醇浸提能增加茶多酚的浸提率,水浸提的方法中非表型儿茶素类C、CG、GC的百分比明显高于乙醇浸提的方法,而表型儿茶素类ECG、EGC、EGCG的含量则相反;两个纯化工艺中,萃取法提取出的儿茶素总量高于沉淀法,萃取法相对的提高了非没食子儿茶素类C、EC、CG、ECG的含量,而沉淀法有利于了GC、EGC两种没食子儿茶素的富集。 通过对C18柱和硅胶柱对各类儿茶素的分离效果的比较研究表明:以硅胶作为吸附剂时,甲醇和氯仿溶液梯度洗脱,得到纯度为96.3%的EGCG,得率32%;以C18作为吸附剂时,甲醇和水溶液梯度洗脱,得到90%以上纯度的EGCG、EC、ECG、CG4种儿茶素,得率分别为28.8%、7.7%、17.0%、1.8%。 以EGCG和没食子酸丙脂为合成原料,本文研究了全甲基化EGCG和 EGCG4”Me的合成工艺,研究得到得率为53.42%的全甲基化EGCG和得率为19.8%的EGCG4”Me,经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