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院前延迟现状;探讨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优化的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 D2B)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及6个月随访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及其实施价值,规范急诊AMI救治流程,减少院内延迟,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通过现场调查方式及病历追踪方式对2013年4月—2013年9月由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急诊进入,发病12h之内的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MI患者240例进行调查;一般情况用计数资料和构成比描述;对二分类自变量采用卡方分析(统计量为χ2);对有序计数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分析(统计量为Z);两组患者的客观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找出院前延迟的影响因素;将研究对象分为优化流程组和常规流程组,常规组为2013年4月—2013年6月采用常规流程行急诊PCI的患者,共109例;优化组为2013年7月—2013年9月采用优化后流程行急诊PCI的患者,共131例。常规流程组的患者延续使用以往的急诊AMI患者救治流程,优化流程组的患者依据新制定的急诊救治流程进行救治及术前准备。记录、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D2B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及6个月后随访心脏不良事件情况,包括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4个方面。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急诊流程对D2B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总住院天数及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1.在240例研究对象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得出影响AMI患者发病后及时就诊的是职业、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否白天发病、居住方式、发病时疼痛症状和疾病认知水平,而性别、年龄、婚姻状态等则与院前延迟无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方式、发病时疼痛症状和疾病认知水平是影响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2.优化的急诊救治流程能显著缩短患者的D2B时间和进-出急诊室时间。全院多科室的协作、整合优化的急诊救治流程及交接流程的实施在以上两个方面优于常规流程组。但这两种救治流程在AMI患者总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访AMI患者6个月心脏不良事件,优化流程组的患者在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4个方面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流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AMI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即院前延迟时间中个人月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居住方式、发病时疼痛症状和疾病认知水平是主要影响因素。全院协作、优化、规范的急诊救治交接流程能够缩短患者的院内延迟,缩短D2B时间及进-出急诊室时间。应将优化后的急诊AMI患者救治流程加以规范,制定出一整套AMI患者接诊、诊断、检查、治疗、护理及转运的制度和流程,应用于临床。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疾病知识普及工作,让他们不会因为对疾病的不了解和对手术的顾虑而延误时间,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