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畜牧养殖业客观上也需要高质量发展。生猪养殖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保障国民物质生活需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存在发展方式粗放、污染治理不力等现实问题,迫切需要绿色发展。养殖户是产业绿色发展的具体施行者,也是确保农业绿色发展的主体。虽然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发展迅速,但中小规模生猪养殖场和散户仍占据较大比例,中小规模养殖户能否施行绿色生产行为是产业能否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什么是绿色生产行为,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是什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行为效果如何,现有研究并没有很好地给予解答。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目的在于探索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以及绩效,为管理部门激励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积极选择并主动实施绿色生产行为提供决策参考。主要内容及观点如下:界定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内涵。将生猪养殖过程划分为原料投入、过程管理、废弃物处理等过程,根据危害和关键控制点分析(HACCP)方法,认为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是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或模式,在生猪饲养全过程尽可能使用安全优质饲料医药等投入、规范化标准化全流程环节,达到尽可能减少环境损害并增加附加值的一系列行为。基于此,提出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具体行为,包括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疫病防控纯净化、养殖场管理规范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等4种行为。调查总结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生产行为现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以河南省中小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对其绿色生产行为的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认为中小生猪养殖户对绿色养殖投入品的认知度较高,但生物饲料生物医药的使用率相对较低;对疾病防控行为非常重视,加强了生物安全防控,但猪舍规划布局及改造等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生产记录比较完整,管理日益规范,但绿色产品整体认证率较低,标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病死猪及粪便等废弃物得到有效处理,但种养结合和污水治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分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首先,依据前景理论提出行为决策的“因素-过程-行为-绩效”分析框架,这一框架包含了利益相关者、资源能力等要素,优于行为心理学的“刺激-动机-行为”分析框架。其次,分析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驱动因素,包括外部的政府政策、社区文化、市场需求、技术变化等以及内部的认知、意识、资源能力等。再次,在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过中发现: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决策动机包括避害、趋利和自发三个触发机制。其中,“避害”机制源于对政府环保规制趋紧、社区群众环保监督等响应以“降低风险”,“趋利”机制在于对政府生态养殖补贴、绿色产品市场需求增强等响应以“有利可图”,“自发”机制在于养殖户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在行动上“自愿而为”;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存在一个“初始期规范建立-发展期行为拓展-成熟期全面行动”的动态演进过程,即环保规制与社区监督促使废弃物处理行为形成并促使绿色生产规范建立,而非洲猪瘟疫情暴发推动管理规范、投入品安全行为形成,进而养殖户绿色生产意识形成促使全面绿色行为展开。第四,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中政府政策的激励作用,发现政府采用的激励政策与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一个良好的均衡状态。最后,运用前景理论,提出了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成长和外部5个方面收益的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其中,业绩绩效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收益,效率绩效包括成长和外部收益。检验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基于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对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运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对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知,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是否发生受到养殖户经济收益认知、社会收益认知、成长收益认知、社会规范、养殖能力、受教育程度的共同影响。同时,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驱动因素不同:驱动投入品使用安全行为的因素还包括耕地资源、养殖利润、专业知识;驱动疫病防控行为的因素还包括环境收益认知、政府规制、组织参与、存栏量和上年利润;驱动规范管理行为的因素还包括环境收益认知、政府规制、组织参与;驱动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还有对环境收益的认知、上年利润以及政府层面的规制。在检验显著的因素中,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方式不同,直接因素包含经济收益认知、环境收益认知、社会收益认知和成长收益认知;中层间接因素有外部规范、养殖条件和经营特征;深层根源因素是养殖户受教育程度,各种因素独立作用并相互影响,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的选择。进一步分析表明,散户绿色生产行为是否发生主要看有无经济收益,小规模户在一定程度上看有无社会收益。评价和分析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绩效。基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具体绩效;运用行为经济学中的前景理论分析,构建绩效分析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养猪场户绿色生产行为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依据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生猪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前后的绩效差异。结果发现:一是统计分析发现,多数养殖户施行绿色生产行为能够增收、节本、增效,能够促进生长、改善环境、较少疾病、提升品质,能够获得政府补贴、贷款支持和群众认可,能够帮助员工素质增长、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加创新和降低风险,即施行绿色生产行为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内部发展、外部支持等多种效益;二是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的综合绩效水平为良好,业绩绩效优于效率绩效,且规模越大综合绩效水平越好,兼业程度降低其绩效水平也有所下降;三是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前后养殖绩效显著提升,不同绿色生产行为的绩效提升效果依次为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管理规范化〉疫病防控纯净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且规模越大的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前后的绩效差异越明显。依据上述研究,本文认为,绿色养殖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之必然。生猪养殖户选择绿色生产行为与否,受其背后的经济、社会、法律、习俗、社会监督、政策激励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着重从技术角度及生产的主要环节,分析生猪养殖户心理形成及行为选择的机理。从养殖户对绿色生产行为的实际收益,从“投入-产出”的基本导向上审视绿色生产潜在的约束力和推动力。同时,本文在养殖户能力素质、养殖场内部管理、分类激励与监管、示范与社区监督、市场管理等方面提出促进养殖户选择绿色生产行为的措施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界定投入品使用安全化、疫病防控纯净化、养殖场管理规范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4种绿色生产行为内涵与具体表现,并分析了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绩效差异,细化了概念内涵与分析内容。第二,从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出发,构建“因素-过程-行为-绩效”的行为决策框架,进而从框架包含的4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绿色生产行为形成机理,提出养殖户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避害-趋利-自觉”动机驱动机制。第三,区分散养户、小规模生猪养殖户、中规模生猪养殖户检验其绿色生产行为形成的驱动因素和行为绩效差异,总结其异质性规律,深化了现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