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MA-CDT-VIBE序列在肝脏动态增强MRI中的临床可行性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含有多个动脉期(multi-arterial phase)的结合三种技术——可控制混淆的更高加速的并行成像(controlled aliasing in parallel imaging results in higher acceleration,CAIPIRINHA)技术、水脂分离(Dixon)技术、时间分辨交叉随机轨迹成像(time-resolved imaging with interleaved stochastic trajectories,TWIST)技术在一起的容积内插屏气检查(volume interpolated breath-hold examination,VIBE)即MA-CDT-VIBE序列与常规VIBE强化序列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分析MA-CDT-VIBE序列在肝脏增强MRI扫描中的临床适用性。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在2015年01月至2015年10月间选取39名在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行MRI扫描的肝脏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1名,女性患者18名,平均年龄56±8.36岁,范围28-79岁。2、设备及扫描要求: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 Amira,Simens Healthcare Sector,Erlangen,Germany),16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扫描。平扫序列包括冠状位T2WI序列、横轴位的脂肪抑制T2WI序列、横轴位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横轴位的正反相位序列、横轴位的T1WI VIBE序列。动态增强序列包括横轴位的MA–CDT–VIBE序列(包括5个亚期)、横轴位的静脉期VIBE序列、横轴位的延迟期VIBE序列、冠状位的VIBE序列、矢状位的VIBE序列、横轴位的MA–CDT–VIBE序列、横轴位的常规VIBE序列。扫描野均尽量包全肝脏。3、数据处理及测量:所有测量均无需使用额外后处理软件,直接在工作站完成。在所得到的患者MRI图像上测量病灶的信号强度(SIlesion)、正常肝实质的信号强度(SIliver),根据公式: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SIlesion/SIliver,计算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由两名经过系统培训的磁共振诊断医师在PACS上阅读图像,并使用5分法对最后扫描的第5期MA-CDT-VIBE的水像和再延迟期VIBE序列的运动伪影、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伪影、肝脏边缘的锐利度、肝管的清晰度、病灶的显著程度以及总体图像质量(又分为单期总体图像质量、叠加总体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统计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包,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c±s表示。采用单样本K-S拟合优度检验对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进行正态性检验,若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在两组图像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若统计资料不满足正态分布,则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以上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取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1、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MA-CDT-VIBE图像与常规VIBE图像的病灶/肝实质信号强度比`c±s分别为0.897±1.643、0.874±1.964,两组图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9);2、图像质量评分:MA-CDT-VIBE图像与普通的VIBE图像相比,具有较明显的PAT伪影(P<0.001)。且MA-CDT-VIBE图像的运动伪影高于常规VIBE图像(P<0.001)。但病灶的显著程度MA-CDT-VIBE图像与普通的VIBE图像(P=0.063)无明显差异。所显示图像的肝脏边缘的锐利度、肝内血管清晰度与普通的VIBE图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21,0.091),MA-CDT-VIBE图像的单期(第5亚期)总体图像质量评分较普通的VIBE图像低(P=0.048),叠加(全5个亚期)总体图像质量较普通的VIBE图像高(P=0.032)结论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MA-CDT-VIBE图像与普通的VIBE图像表明,尽管CDT-VIBE序列的图像存在较明显的运动伪影、PAT伪影,并对单期(第5亚期)图像的总体图像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综合全亚期即叠加总体图像质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CDT-VIBE序列的总体图像质量甚至高于CDT-VIBE序列的总体图像质量。MA-CDT-VIBE的确可以在不影响诊断的前提下显著加快扫描速度。因此,MA-CDT-VIBE序列是一种适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高时间分辨率动态增强MR序列。第二部分MA-CDT-VIBE技术检测强化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价值的临床初步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为探讨MA-CDT-VIBE技术检测强化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诊断优势。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的选择在2015年02月至2016年03月间连续性纳入34名经超声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行MRI扫描,并从中选择MRI扫描显示肝脏内含有强化肝硬化结节或小肝癌的患者,最终有21名患者33个病灶入组此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5名,女性患者6名,平均年龄61±5.79岁,范围41-79岁。2、设备及扫描序列采用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MAGNETOM Amira,Simens Healthcare Sector,Erlangen,Germany),16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MRI扫描。平扫序列包括冠状位T2WI序列、横轴位的脂肪抑制T2WI序列、横轴位的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横轴位的正反相位序列、横轴位的T1WI VIBE序列。动态增强序列包括横轴位的MA–CDT–VIBE序列(包括5个亚期)、横轴位的静脉期VIBE序列、横轴位的延迟期VIBE序列、冠状位的VIBE序列、矢状位的VIBE序列。扫描野均尽量包全肝脏。3、等同标准动脉期的选择及与MA-CDT-VIBE序列的比较MA-CDT-VIBE序列共含有5个亚期,扫描时间20s,时间分辨率为2.8s。在经肘前静脉注入GD-DTPA对比剂后15s开始扫描MA-CDT-VIBE序列,5个亚期中的第4个亚期(即注入对比剂后24.8s开始扫描的亚期)被视为与标准的肝动脉期相等(即等同标准动脉期,ESAP)。由两个独立的诊断组分别利用动态增强MA-CDT-VIBE序列动脉期的所有5个亚期对强化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进行探测,并与单一的ESAP相比较;并选出5个亚期中最佳病灶/肝实质强化对比期、DCE中最具诊断优势的序列。两个诊断组对对方的诊断结果均不知情。包括T2WI HASTE、T1WI、DWI及多期动态MRI强化扫描序列在内的整个综合的、多序列的MRI扫描将作为强化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诊断标准。结果以每位患者所行的整套多序列的MRI扫描为标准,在21名患者中,共发现33个病灶,利用MA-CDT-VIBE序列一次阅片显示出了91%(30/33)的病灶、二次阅片显示出了100%(33/33)的病灶;单独利用ESAP一次阅片显示出了81%(27/33)、二次阅片显示出了88%(29/33)的病灶;另外还有约73%的病灶/肝实质强化对比的最佳动脉期出现在ESAP之外的动脉亚期。阅片者间两个阅片组的一致性较高(κ为0.68-0.91;P<0.001)结论与标准动脉期相比,含有5个动脉亚期的MA-CDT-VIBE序列在强化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的检测中,表现出了较高的检测率,并可提供一个更理想的肝动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