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觉叙事视角看弗兰克·诺里斯的《麦克梯格》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弗兰克·诺里斯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小说家,他的杰作《麦克梯格》中有丰富的声音描写,但还没有学者从听觉叙事角度对此小说进行研究。因此,本论文从近年来颇有热度的听觉叙事理论出发,探究《麦克梯格》中音景的构成、流通以及应用,揭示小说的声音特征以及小说蕴含的声音文化。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诺里斯的生平和他的文学成就、《麦克梯格》的主要情节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视角、研究意义和框架。第二章按照音景的主调音、信号音、标志音三个层次以及无声这种特殊音景分析小说中音景的构成,并探究不同层次音景的叙事功能。第三章按照不确定听觉感知中的幻听、灵听和偶听梳理小说中音景的流通途径,并挖掘这三种听觉感知的叙事效果。第四章通过聆察声音与人物塑造、情节演进、时空构建的关系,探索音景在小说中的应用。第五章为总结部分,总结了小说的声音特征和声音文化。本文认为《麦克梯格》中的音景包括以琴声、金子声、哭声等为代表的主调音;以金丝雀叫声、钟声、列车声以及狗叫声为代表的信号音;以缆车声和凿岩机声为代表的标志音;以声音画面的暂时停止和人们的相对沉默为代表的无声。主调音奠定了故事悲凉、凄惨的基调,突出了故事的“拜金”和“暴力”主题;信号音对人物的行为有警示作用;标志音暗示了故事发生地点、突出了环境特征;无声自然切换了故事镜头、让人物关系升温。其次,小说中的音景通过人物的幻听、灵听、偶听三种不确定听觉感知渠道流通。茹科夫和玛丽亚的幻听突出了他们拜金、精神失常的形象,揭示了小说的“拜金主义”主题。麦克梯格的灵听为他描绘了看不见的画面,显示了他和马库斯之间的熟悉,促进了情节发展;贝格小姐和葛兰尼斯老头以及玛丽亚和茹科夫之间的偶听满足了人物的愿望,为人物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另外,音景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情节演进、时空构建起着重要作用。首先,声音生动地刻画了的人物性格特点,“冷”、“暖”不同的声音反映了故事中人物凄凉抑或是紧张的心境。其次,声音不仅预示故事情节的走向,有的声音本身还成为事件推进故事情节发展。最后,声音还暗示或扭转了故事的叙述时间,描绘了可见或不可见的故事发生地,营造出“时空”美学。总而言之,《麦克梯格》中的声音景观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和岌岌可危,揭露了当时盛行的“拜金”风气,揭示了底层民众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其他文献
教学不仅是教师认知与行为的实践,还是一种情绪的实践。身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工作上的许多挑战,情绪的波动也时刻进行着。可以说,情绪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的核心。情绪贯穿教师教学工作与职业生活的全过程,支配着教师对课程教学、人际互动、专业成长的理解与投入,亦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轨迹。尤其对于从教第一年的新教师来说,他们刚踏入工作岗位,处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其职业适应不只是知识与技能上的,情绪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机器人的教育价值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已获初步认可,机器人进入学校课堂也将成为一种新常态。协作问题解决是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中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然而,教师却往往更加看重学生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过程技能。元认知支架可以从元认知层面为学生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提供支持与引导,促使学生参与各种调控过程,进而有效改善学生的协作问题解决活动。元认知支架支持学生的协作问
后工业时代的发展兴起了全新的文化生产方式,艺术作品已然不只在单一媒介中创作,而是可以在不同传播媒介中设计与呈现。视觉艺术与音乐艺术是两种典型的媒介,数字技术的进步促使着两者之间的跨界结合,研究者们通过各种映射设计方法,尝试实现音乐声学信息与情感体验的视觉转译。本课题运用跨学科与实验设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音乐与视觉关系的探究,提炼音乐可视化设计中音乐向视觉转换的依据。归纳分析了音乐可视化映射模式中音
本篇论文,选择“赏罚”作为研究的切入点,以《韩非子》一书为主要的参考文本,旨在通过深入细致地分析韩非对赏罚的认识和论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探讨赏罚的“自然法”和“实在法”,分别从五个方面来论述赏罚思想。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以现代学科理论为视角,深化研究赏罚在韩非法治思想体系中的架构和运用,探索韩非赏罚思想的意义和价值。《韩非子》共有55篇,“赏罚”作为一个词语出现了55次,分散在21篇中,而
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高校相继采取了线上授课。和传统教学相比,线上授课改变了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诸多因素。这种变化对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保证新的课堂生态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对大学英语教师自主性的深入
爱德华·贝拉米在《回顾》中构建了一个未来“技术乌托邦”。小说中的技术元素反映了19世纪典型的技术乐观主义倾向:在贝拉米看来,技术是解决19世纪诸多社会问题的最好途径,是实现社会改革的“万能药”。然而,贝拉米在美化技术、展望未来的同时,却忽略了技术的负面影响。本文借助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分析《回顾》中的技术书写,研究“新世界”中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贝拉米未来技
服装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是思想、文化意识形态有效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线元素视错觉艺术作为一种灵活性强、形式多样的视觉艺术,在诸多领域有其身影。为了丰富服装图案的表现形式,拓展服装图案设计思维,满足人们对服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本课题以服装线元素深度视错觉服装图案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线元素深度视错觉图案的艺术特征、色彩组合搭配与设计创新方法,对促进服装视错觉图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通过文献研
我国是一个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用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充足劳动力的需求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人口低增长状态,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逐渐衰退,如何保持足够的劳动供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工资常被看做劳动力市场中的“杠杆”和劳动供求的“无形抓手”,对劳动供给和就业状况产生影响。一方面,工资和劳动供给均为劳动经济学的经典重要议题,另一方面,我国平
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主张由生态维度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尝试恢复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力和说服力。奥康纳以其生态重构的独特视角,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奥康纳看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仅蕴含潜在的生态思想,存在一定的生态空场。正是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生态空场的判断,奥康纳开启了一条生态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探索之路。就生态重构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路径而言,奥康纳以构建自然、
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竞争背景下,中国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企业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中流砥柱,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环节。但企业创新和国家创新终究要落实到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员工创新行为的激发才能实现,这是学界持续关注的理论热点,也是企业中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为此,本研究采用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遵循领导者行为、员工行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