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以来,中国广大未开拓的市场吸引着列强势力纷纷入侵中国,陆续前来中国寻求贸易机会及新资源。受到水流、气候、地形之影响,中国沿海及内河流域之西籍船难事件频繁发生。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从中外关系的角度考察中国与琉球、朝鲜、日本、越南等之间的海难事件,而对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海难事件的研究成果较少。
近代报刊之《申报》关于西籍船难的报道非常多,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本文拟以《申报》(1872-1879年)关于西籍船只在中国沿海及内河流域遇难的报道为基本史料,以西籍船难事件研究为主轴,通过对这一时期西籍船难记录的系统梳理,来考察中西如何救助船难及为避免船难而作出的努力,以及船难引发之中西纠纷。具体框架如下:
绪论部分,旨在阐述选题缘起、研究现状、关注问题兼及史料运用,以及题目界说。
第一部分,先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概述近代以前外籍船难及救助的方法。清朝将对外籍难船的救助与抚恤纳入天朝体制之下,发展成为朝贡体系中的一环,对所有外籍漂流船民及船只都一视同仁。然后再展开讨论十九世纪中期以来这一方法发生变化的原因--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西船大量涌入中国境内,传统的外籍船难救助及遣返方法已不再能解决新的情况。
第二部分,系统梳理《申报》(1872-1879)之西籍船难记录,以表格的形式,按船难事故原因的不同,将西籍船难分为以下五类,并对其进行具体分析:遭风、触礁、搁浅;遭火被焚:贪利违例;中西碰船;难船被劫。其中,第一类为自然原因造成之灾难性事故,后四类为人为原因造成之灾难性事故。
第三部分,分析中西船难救助及行船章程之制订过程:出于不同考虑,中西政府共同制定中外船难救助及行船章程,以此来减少船难发生的可能。
第四部分,通过西籍船难的个案分析,来阐述西籍船难引起的中西交涉问题:西籍难船被劫后,西国领事要求中国赔偿损失,清廷严饬拿办抢劫之人;中西碰船后,中西会讯以审断事故责任。
结语部分,对全文作总体性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