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采用256iCT冠脉成像对右心耳定量测量一致性研究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冠脉血管成像评价右心耳定量测量的一致性。方法:选取我院40例怀疑冠心病行冠脉CTA扫描的资料,扫描采用双筒注射器及双流注射软件(P3T软件),于第二期相注入3:7造影剂-盐水混合液,将所得原始扫描数据75%期相重建,于工作站对右心耳容积、高度、基底部长短径、面积、周长等参数进行定量测量。采用配对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Bland—Altman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观测者间及同一观测者在不同时间定量测量各参数值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不同观测者及同一观测者不同时间段两次测定的各参数结果进行比较,相关性好(r=0.76~0.98)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观测者测定结果的差值与同一观测者两次测定结果的差值进行分析,其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差值的绝对值最大者在临床上可以接受。结论:利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右心耳进行定量测量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可以为临床右心耳手术提供可靠的参考数值。第二部分采用256iCT对右心耳及其毗邻结构的定量研究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对右心耳的形态结构进行定量研究,为右心耳临床介入和外科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阴性患者,将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右心耳重建,于工作站对右心耳基底部长短径、面积、周长、容积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1)男性右心耳容积及径线大于女性(P<0.05),经体表面积标化后,女性右心耳基底部各径线大于男性,其他参数均无性别差异;(2)40岁以下右心耳正位展角及正位展距较其他年龄组最大(P<0.05),余参数均与年龄无相关性。(3)提出右心耳95%正常参考值范围:右心耳容积(4.83~19.97ml)、右心耳高度(21.46~41.80mm)、右心耳基底部长径(25.89~41.65mm)、基底部短径(19.34~36.24mm)、基底部面积(459.30~1093.28mm2)、基底部周长(86.16~147.04mm)、右心耳正位展角(1.67~31.23°)、右心耳正位展距(8.07~34.37mm)。结论:MSCT可以对右心耳解剖结构相关参数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初步建立了正常右心耳95%参考值范围,为临床治疗右心耳相关疾病提供影像学参考。第三部分采用256iCT对右心耳解剖形态学研究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观察右心耳的形态结构并进行分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右心耳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解剖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怀疑冠心病于我院行冠脉CTA扫描的资料,将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右心耳重建,对右心耳进行形态学分类,比较不同形态分布下右心耳的性别差异及不同形态间展角的差异。结果:参照以往右心耳的分型,根据右心耳顶端向上突起的位置,将右心耳的形态分为五型及九个亚型,三角型、M型、L型、反L型及均衡型,三角型Type Ia(10.4%)、Type Ib(8.0%);M型Type IIa(22.6%)、Type IIb(1.4%)、L型Type IIIa(1.6%)、Type IIIb(16.6%);反L型Type IVa(4.4%)、Type IVb(24.0%);均衡型Type V(11.0%);除了Type Ia女性较男性多见,Type IIa男性较女性多见(P<0.05)外,余分型形态均无性别差异。右心耳正位展角Type Ia小于Type Ib(P<0.05)。结论:256层螺旋CT可以对右心耳的形态结构进行客观评价,为临床右心耳手术提供参考。第四部分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右心耳的研究目的:采用256层螺旋CT对房颤患者右心耳的形态结构进行定量测量,研究房颤时右心耳的形态结构变化,完善右心耳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60例房颤患者及200例窦性心律患者,将原始扫描数据进行右心耳重建,于工作站对右心耳容积、高度、基底部长短径等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排除身高、体重等影响因素后,房颤组右心耳容积、右心房容积、右心耳基底部面积及正位展距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时右心耳及右心房体积增大,MSCT可以用于研究房颤患者右心耳形态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