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机动车保险在2017年实现保费收入超过7461亿元,占当年我国产险总保费收入(10541.38亿元)的70%,机动车保险在我国保险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百姓出行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然而随着汽车行业和保险业的快速发展,车险欺诈现象愈演愈烈,给我国机动车保险业带来数百亿的直接经济损失。近几年车险欺诈呈现出团伙化、大案化、隐蔽化的发展态势,更是给保险公司反欺诈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目前保险行业的反欺诈工作,主要还是依靠各家保险公司自身的理赔队伍,但是从车险反欺诈实际效果来看,存在大量欺诈案件没有被有效识别出来,即使发现欺诈线索的案件,也因为证据不足、调查周期过长等因素,在客户投诉、媒体报道等外部压力下,保险公司被迫先行支付保险金,不仅造成经济损失,更严重危害了公平、公正的金融市场秩序。现阶段保险公司理赔人员面对车险欺诈案件时,表现防范欺诈意识不高、反欺诈信心不足、打击车险欺诈意愿不强的问题。保险公司理赔人员作为反欺诈工作的责任主体,一旦反欺诈主观意愿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反欺诈工作效果。因此,研究保险理赔人员反欺诈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全国车险行业反欺诈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保险欺诈理论,以理赔人员车险欺诈调研问卷为数据来源,运用Logit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影响保险理赔人员车险反欺诈意愿的主要因素。为全国从事车险经营业务的保险公司在应对车险欺诈问题,制定反欺诈政策时,提供理论和实践数据支持,以期达到激发理赔人员打假防骗意识,提升反欺诈实战能力,促进我国车险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通过实证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可以发现,除理赔人员的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以外,个人反欺诈成功经验、公司对反欺诈人员的奖励、日常工作量压力大小、对反欺诈相关法律的了解程度、个人反欺诈能力提升的途径都显著影响理赔人员反欺诈的意愿。而来自外部的客户投诉、恐吓威胁与理赔人员反欺诈意愿影响关系并不显著。最后本文依据以上关于保险理赔人员车险反欺诈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给出提升保险理赔人员车险反欺诈意愿的建议,比如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内部欺诈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建立理赔打假奖惩制度,营造全员反欺诈氛围,积极开展反欺诈培训、普及反欺诈相关法律知识,提升理赔人员反欺诈技能,进行反欺诈专业岗位分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