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极低的水平就能导致生物体的性别比例失调、生殖能力下降和引起癌症等一些不利影响,因此环境中类固醇激素污染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利用微生物降解类固醇激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别、降解条件的优化、降解动力学等的研究,但传统的类固醇转化细菌生长速度较缓慢、培养环境要求高,不利于工业大规模培养,因而限制了其环境修复的应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固醇激素是一类内分泌干扰物,其在极低的水平就能导致生物体的性别比例失调、生殖能力下降和引起癌症等一些不利影响,因此环境中类固醇激素污染问题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在利用微生物降解类固醇激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包括类固醇激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别、降解条件的优化、降解动力学等的研究,但传统的类固醇转化细菌生长速度较缓慢、培养环境要求高,不利于工业大规模培养,因而限制了其环境修复的应用。基因工程菌株可以有效避免这些缺点,现阶段利用基因工程菌降解类固醇激素成为人们解决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基因组测序的方法从Rhodococcus equi DSSKP-R-001(简称R.D-001)中注释到5个类固醇降解关键酶3-酮-类固醇-?1-脱氢酶(3-Ketsteroid-Δ1-dehase,Kst D[EC1.3.99.4]),通过基因克隆的方法构建基因工程菌。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基因工程菌降解类固醇激素的能力,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该蛋白质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构预测以及其保守结构域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解释该酶的基本性能。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从红球菌R.D-001中选择大小分别为1539 bp、1713 bp、1539 bp、1692 bp、1689bp的5个kstd基因进行克隆,并构建重组质粒,将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构建K1、K2、K3、K4、K5基因重组菌。基因重组菌经诱导剂(IPTG)诱导后均可成功获得大小为61 k Da、60 k Da、54 k Da、60 k Da、60 k Da的目的蛋白。2.构建的5株基因工程菌均可以把4-雄烯二酮(AD)、孕酮(PGT)、睾酮(TTR)以及17β-雌二醇(E2)作为唯一的生长碳源,且对AD和TTR的降解率均在90%以上,对E2和PGT降解率均大于30%。其中K1、K4菌株对AD降解效果最佳,K2、K3、K5对TTR的降解效果最佳,对PGT的降解效率均最低。其中5株重组菌中降解效果最好的是K2菌株,且具有广谱适应性,该菌在72 h的降解实验中对AD的降解率达到95.66%,对TTR降解率达到99.02%,对PGT降解率达到46.54%,对E2降解率到达50.22%。RT-PCR实验表明,kstd2基因是诱导性表达的,且在不同类固醇底物的诱导下,m RNA相对表达水平有所差异,其中kstd2基因在AD诱导下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最高,其次是E2对kstd2的诱导表达。同时K2菌株显示出对AD和睾酮的偏爱,其次是雌二醇,最后是孕酮,进一步表明基因工程菌株在不同类固醇激素降解中表现出选择偏好性。3.使用生物信息学在线软件分析表明,Kst D2原子总数为8468,分子式为C2679H4190N764O817S18,编码kstd2的基因序列长度为1713 bp,可以编码568个氨基酸,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GA。该酶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是一种亲水可溶性蛋白,属于重要的胞内氧化还原酶。预测其理论等电点(PI)为5.74,理论分子量为60.75k Da。选取具有类固醇降解功能的20个氨基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选取亲缘关系较近的蛋白质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该蛋白属于3-酮类固醇-Δ1-脱氢酶。二级结构预测结构显示该酶的主要结构是α-螺旋和无规卷曲。使用菌株R.erythropolis SQ1的4c3y.1A晶体结构进行同源建模,Kst D蛋白与模板4c3y.1A比对的相似性为35.90%,推测Kst D2蛋白的三级结构可能是同源四聚体。这些结果为以后突变底物结合位点的专一性位点残基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工程菌K2在短时间内对类固醇激素具备较强的降解能力,具备较强降解类固醇激素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将有助于推进红球菌R.D-001中类固醇激素降解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类固醇代谢途径的完善提供基础,并为利用基因工程菌降解环境中类固醇激素的成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动物合作行为普遍存在,互惠行为既可作为解释合作行为发生的一个机制,又可视为是合作行为的进化。动物合作与互惠行为研究大多集中于灵长类动物及鸦科鸟类,研究内容以亲属间和配偶间具有代表性的互惠利他和合作繁殖行为居多。食物是个体生命维持中不可或缺的能量来源,食物分享属于一种代价高昂的行为,个体可通过食物分享树立其优势地位或展示其优越的生理状态。互惠递食则可看成是彼此间的食物分享行为,强调互惠双方的
苔藓植物门(Division Bryophyta)包括苔纲(Hepaticae)、藓纲(Music)、角苔纲(Anthocerotae),苔藓植物作为高等植物中的低等类群,物种数量仅次于被子植物。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Brid.)R.H.Zander),隶属于藓纲(Musci),丛藓科(Pottiaceae),对齿藓属(Didymodon Hedw.)。植物体疏丛生,茎
飞行肌降解是昆虫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在“具备飞行能力”的昆虫种类中广泛存在。飞行肌降解是昆虫对外界环境的一种生存适应,可有效保存利用体内有限的物质与能量,长期以来,这种发育现象始终是国内外学者的热点研究问题,探究飞行肌降解的分子机理是诠释昆虫生长发育的理论基础。目前,关于该现象在稻水象甲、麦长管蚜等鞘翅目、半翅目昆虫中已有少量研究,但在直翅目中尚无定论,尤其是蟋蟀科昆虫中相关分子机理研究较少。家
温度感知对动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温度受体基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在对不同栖息环境和核心体温的适应过程中,其温度受体基因可能会发生相应的适应性进化。本研究以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群中温度受体基因的适应性进化。首先通过皮肤转录组测序获得四种鸟类(灰喜鹊、大山雀、非洲鸵鸟和鸸鹋)温度受体基因的编码区序列,然后结合已发表的256种物种序列,使用PAML软件中的支模型和支位点模型对不同
年龄因素常被用于解释鸟类生活史不同阶段的繁殖差异,然而,小型鸟类寿命短且易受扩散等因素影响,标记跟踪困难,导致与年龄相关的研究较少。研究组前期利用环志对白眉姬鹟成鸟和雏鸟进行了多年持续标记跟踪,发现其具有栖息地忠实性,且同一标记个体多次被重捕。2019-2020年3-7月,以左家自然保护区内的白眉姬鹟为研究对象,结合组内前期数据,以重捕次数作为其相对年龄,将其划分为1龄、2龄和2龄以上三个年龄组,
天山鸢尾(Iris loczyi Kanitz),隶属于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亚等地区的草甸、草原、沙漠砾石地。天山鸢尾对高寒、高海拔地区的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在冰川运动影响的恶劣气候环境下得以幸存,是研究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地理模式的好材料。进一步探究第四纪气候波动对青藏高原现今植物分布格局和种群进化历史的影响,为青藏高原的
翅型分化是昆虫对生存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机制,在昆虫中普遍存在,主要包括“天生型翅二型”和“落翅型翅二型”两种。目前有关翅型分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天生型翅二型”昆虫,而关于由落翅造成“翅二型”现象的昆虫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环境条件对昆虫落翅规律的影响尚不清楚。昆虫的翅型分化是其为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生存应对策略,探究影响昆虫翅型分化的环境因素对理解昆虫适应性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落翅型翅二型”家蟋
领域是维持动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资源,导致种内和种间领域竞争频繁发生。领域信号能够减小身体冲突,降低领域防御的成本,其中声信号是最为常见的领域信号。在动物界,通过社会叫声识别入侵者和邻居十分普遍。在青蛙、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接收者能够根据听到的叫声判断领域内邻居、领域外邻居和陌生个体,并随之调整行为反应。然而,关于领域叫声的种间识别与响应研究主要集中于青蛙、鱼类、鸟类和灵长类动物。蝙蝠作为高度群
木聚糖酶在木聚糖类化合物的转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但目前发现的木聚糖酶以中性酶居多,很难适应造纸、饲料等行业高pH的反应条件。利用蛋白质工程手段对木聚糖酶进行改造和修饰被认为是获得碱性酶源的有效方式,而其前提是要了解碱性木聚糖酶的耐碱机制,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实验室前期研究的来源于嗜碱细菌Cellulomonas bogoriensis的碱性木聚糖酶Xyn466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