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在小鼠小肠组织、实质器官内的动态分布,探讨弓形虫病的机制;动态观察弓形虫速殖子经口感染小鼠诱导IgA分泌细胞及抗体应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探讨IgA分泌细胞在抗弓形虫感染的黏膜免疫应答中的可能作用;观察STAg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小肠抗体分泌细胞及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探讨STAg鼻内免疫对小鼠小肠黏膜不同部位IgA分泌细胞在抗弓形虫感染的黏膜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96只,随机选取12只用0.5 ml/只PBS灌胃(对照组),其余小鼠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1×10~4个灌胃感染,分别于感染后2 d、4 d、6 d、8 d、10 d、12 d、14 d随机处死12只,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肝脏、脾、肾、肺、心和脑做组织印片,吉-瑞氏染色,镜检;免疫组化检测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中IgA分泌细胞数量变化,ELISA法测定小肠液IgA及血清IgG、IgA水平。5~6周龄BABL/c小鼠96只,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用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TAg)20μg/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20μl PBS代替。末次免疫后1周,灌胃攻击感染弓形虫速殖子1×10~4个/只。观察小鼠发病情况,于感染后6 d、7 d、8 d、9 d、10 d和11 d,分别颈椎脱臼处死免疫组和对照组小鼠各8只。免疫组化检测小肠不同部位黏膜中IgA分泌细胞;ELISA法测定血清IgG、IgA及肠液IgA水平。结果感染后2 d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肺和心,4 d在脾,6 d在肾和肝脏发现虫体,脑内未发现虫体。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内虫体数量呈上升趋势,第6 d达高峰后稍有下降。肝内虫体数量呈上升趋势,第6 d最多;脾内虫体数量在6 d达峰值后保持较高水平;实验期间肾、肺和心内虫体数量保持较低水平阶段。小肠IgA分泌细胞分布于小肠黏膜的固有层中,不同肠段IgA分泌细胞数量的变化规律各异。十二指肠黏膜IgA分泌细胞数量随感染后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空肠黏膜的IgA分泌细胞数量在感染后2~8 d升高,随后下降,至14 d下降到感染前水平。回肠黏膜IgA分泌细胞数量在感染后2~6 d升高,随后下降,至12 d下降到低于感染前水平。感染后,小肠液IgA水平持续增高,血清IgA无变化IgG呈增高趋势。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的IgA分泌细胞数量与小肠液IgA的相关性分别为r=0.732(P<0.001)、r=0.116(P=0.455)和r=-0.429(P<0.005)。STAg鼻内免疫小鼠后小肠IgA分泌细胞量变化规律为:在十二指肠黏膜内随感染天数增加逐渐增高;在空肠和回肠黏膜内随感染天数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对照组回肠黏膜内11 d低于6 d,其它11 d都高于6 d;免疫组始终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小肠冲洗液IgA在第7 d降低,之后免疫组缓缓上升,对照组趋于平稳;血清IgA先下降后上升之后又下降;血清IgG趋势稳定;免疫组始终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弓形虫经口感染小鼠后2 d,小肠组织出现大量速殖子;同时肺和心内有少量速殖子;4 d在脾、6 d在肾和肝脏发现虫体;速殖子在上述组织内增殖,并形成假包囊,脑内未发现虫体。弓形虫经口感染小鼠可诱导十二指肠IgA分泌细胞高水平表达和小肠液中的IgA水平增高,两者呈正相关。小肠液中高水平的IgA主要由十二指肠黏膜的IgA分泌细胞分泌。STAg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十二指肠黏膜固有层IgA分泌细胞高表达,小肠液和血清IgA水平升高,提示STAg在抗弓形虫感染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