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失败现象是各国教育中存在的“坏疽”,阻碍教育理想的实现,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历史的积淀,对他们的学校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业。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不管是以绝对标准还是相对标准来衡量,学业成功的固然有一定比例,但遭受学业失败的却面广、程度深。学业失败的既有研究,不仅量少且多是对主流文化中学生的研究。我们以凉山彝族学生为研究样本,以期能深入地对少数民族学生中的学业失败现象进行研究。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研究中,学业失败的成因分析是第一要义。由于造成学业失败的成因复杂多样,同时每一个研究都有各自的假定,有制度方面的,器物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因此,我们的研究不想面面俱到,也无法面面俱到。我们研究的着眼点是与学业失败紧密相连的各主体(“局内人”),即:教师、学生及家长。他们对学业失败的意义解释才是制度改革、器物改革的基础。在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族别的不同,教师期望、师生互动的不同,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有着不同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师生关系这一范畴发挥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师生关系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机制是一种具有地域文化建构特征的机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来讲,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早期经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他们的学习认知、学习行为倾向性、归因方式对学业的成败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早期经验里,彝族学生的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有着重要影响,如父母个人特征、家庭经济文化特征、家庭婚姻观念等因素均对学业的成败有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的研究结合统计分析,期望得出较客观的结论,为彝族学生的学业失败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根据学业失败各相关主体对学业失败的意义解释及在此基础上的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对彝族学生学业失败的干预对策主要有:其一,树立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其二,加强民族地区的多元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其三,探索民族地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其四,加强社区教育,促进彝族家长教育观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