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I)是脑内的免疫细胞,其功能状态与微环境相关。CD200-CD200R途径被认为是维持小胶质细胞静息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在老龄脑中,神经元跨膜糖蛋白CD200表达减少,由于CD200-CD200R途径免疫抑制信号的减弱,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eptide,Aβ)异常聚集时,MI易于过度激活而产生多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产生慢性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元的丢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移植BMSCs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潜在治疗途径之一。CD200被证实表达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膜上。由此设想,抑制性免疫调控分子CD200是BMSCs治疗AD的作用机制之一。本实验通过原代培养得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观察BMSCs上的CD200及MI的CD200R表达,以及加入抗CD200抗体能否逆转BMSCs对Aβ激活的MI的抑制,以期探讨BMSCs对于体外Aβ作用的小胶质细胞活性调控可能的新机制。方法:原代分离培养、纯化小胶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免疫荧光鉴定BMSCs上CD200、MI上CD200R的表达,用Aβ激活小胶质细胞,进行BMSCs和MI的体外共培养,分为MI组、BMSCs组、MI+Aβ组、MI+BMSCs组、MI+Aβ+BMSCs组、MI+Aβ+BMSCs+抗CD200抗体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48小时后上清液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所有统计分析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培养的MI表达CD200R,BMSCs表达CD200。Aβ作用后的小胶质细胞呈阿米巴样,产生的TNF-α、IL-6、NO量较静息状态时增加(P<0.05),说明体外Aβ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活化,BMSCs与活化的MI组共培养后TNF-α、IL-6、NO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抗CD200抗体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形态、炎性因子含量有所改变,较Aβ活化的MI组低,但较BMSCs和活化的MI组高,差别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可通过CD200-CD200R接触抑制体外培养的Aβ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