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我国国有银行垄断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0423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存在较高的利润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银行业市场结构如何,其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是否实施了垄断行为,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置疑,正是在此背景下,写下此文。文章首先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及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垄断与反垄断的经济理论,继而从经济学角度对垄断做出界定;根据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银行业垄断下定义;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标准对银行业垄断进行分门别类。其次,基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特征,将我国银行业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简述了人民银行“大一统”的经营局面及我国国有银行垄断体系的产生与发展;并依据SCP范式、借用2003-2011年银行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我国银行业尚处于垄断格局的结论。第三,针对我国国有银行运营过程中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其垄断的特殊性;进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形成机制剖析,指出其形成的理论及实践原因。第四,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银行业占据着大量的金融资源,所以,银行业的垄断势必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用两个小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微观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资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用市场配置的方式自由流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因此,有必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中对银行业垄断进行规制的宝贵经验。文章选取了美、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析了其反对银行业垄断的背景,概括其对银行业垄断进行规制所采取的举措,由此得出有益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最后,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建议。首先,从理论上指出消除我国国有银行垄断的必要性: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供给主体多元化;二是国有银行掌控大量金融资源,势必严重阻碍资金流通,不利于金融市场高效、快速发展。其次,依据我国特殊国情,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以消除国有银行的垄断格局。一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二要完善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三是为银行业反垄断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等,我国的政府预算会计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行了
人道主义援助是在国际援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自二战以来成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现象。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间合作日益密切,政府间交往愈发频繁,这些都为国际人道主义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互联网1.0向2.0时代不断深入,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新兴产业的中间力量。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不仅从诸多微观领域向传统的运
目的探讨简便气道管理流程在全身麻醉快诱导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9251例全身麻醉快诱导气管插管病历资料。根据使用简便气道管理流程的时
本文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对新闻语篇中的转述话语及其翻译的语篇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对比分析。重点考察原新闻报道者和译者如何分别运用转述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识形
在对自我教育的涵义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提出自我教育的主要特征是目的性、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等,并对这些特征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同时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自我教
为明确中美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新定位,本文首先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入手,进行理念、内涵等方面的梳理。之后逐层展开对中美关系过去和当今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探讨,分为
中国现阶段执行的相关法律以及法规非常明确地规定所有各级地方政府不能举借任何债务,相关的预算不能列赤字,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之外,所有各级地方政府也不允许为有关单位提供相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辛弃疾的名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
自200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决策以来,全国各地方纷纷加大力度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和力量。然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