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存在较高的利润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银行业市场结构如何,其是否处于垄断地位、是否实施了垄断行为,这一系列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置疑,正是在此背景下,写下此文。文章首先概括了马克思主义及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垄断与反垄断的经济理论,继而从经济学角度对垄断做出界定;根据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对银行业垄断下定义;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标准对银行业垄断进行分门别类。其次,基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特征,将我国银行业分为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简述了人民银行“大一统”的经营局面及我国国有银行垄断体系的产生与发展;并依据SCP范式、借用2003-2011年银行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进行分析,由此得出我国银行业尚处于垄断格局的结论。第三,针对我国国有银行运营过程中的市场表现进行分析,指出其垄断的特殊性;进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形成机制剖析,指出其形成的理论及实践原因。第四,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国,银行业占据着大量的金融资源,所以,银行业的垄断势必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用两个小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对我国经济运行及微观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资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用市场配置的方式自由流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丰功伟业,因此,有必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历史进程中对银行业垄断进行规制的宝贵经验。文章选取了美、日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分析了其反对银行业垄断的背景,概括其对银行业垄断进行规制所采取的举措,由此得出有益于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启示。最后,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提出建议。首先,从理论上指出消除我国国有银行垄断的必要性: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求供给主体多元化;二是国有银行掌控大量金融资源,势必严重阻碍资金流通,不利于金融市场高效、快速发展。其次,依据我国特殊国情,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程,以消除国有银行的垄断格局。一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二要完善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制度,三是为银行业反垄断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