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泊湖湿地作为青海湖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北靠祁连山,东邻日月山,在调节本地区气候,涵养流域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生态功能。近年来由于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及人们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导致湿地环境遭受一定的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有所减弱。对小泊湖湿地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深入的认识本流域湿地环境特征,从而更加有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本文利用加速器14C测年方法对小泊湖湿地的样品进行了测年,结合有机质、色度、磁化率、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对湿地环境进行了探讨,并得出如下结论:对湿地样品进行了AMS14C测年,并运用Calibration CALIB 7.0.2校正了测年结果。由于0-20cm地层14C浓度高于100pMC,无法测得较为准确的地层年代,这可能是由于受到近地表年轻碳库效应影响较大,故只测得20cm以下深度范围内的样品年龄,经过Calibration CALIB 7.0.2校正后的样品年龄误差可控制在30年,样品所反映出的湿地年龄可能不超过300年。三个样点有机质含量在地标附近均呈现出较高值,整体有机质含量偏低,这可能与湿地土壤中粘土占粒度组分比较低有关,总体上有机质含量变化曲线出现2次比较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地表附近及地层深处。有机质含量曲线整体波动比较频繁,这主要受区域气候及物质搬运方式的影响,说明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整体来看,小泊湖湿地土壤亮度值最大,黄度值次之,红度值最小,但是色度曲线波动也较为频繁,也有较为明显的高低值出现,较高的亮度值正好说明土壤有机质和碳酸盐含量较低,这与测得的有机质含量较低相吻合,较低的红度值说明红色物质输入量整体较少,红度值的大小及变化与该区域的风沙强度、植被覆盖度、气候的冷暖干湿变化是密切相关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植被生长,较好的植被覆盖度能有效遏制风沙强度,从而红色物质的输入量就会相应减少,反之亦然。小泊湖湿地土壤低频质量磁化率值整体偏低,但是磁化率变化曲线波动频繁,同时伴有明显峰值出现,说明磁性矿物含量整体较少,磁化率高值可能是较为强烈的风沙活动所带入,也可能是温暖湿润的气候导致河流径流量加大所带来,磁化率值的频繁波动反映了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粒度组成主要以砂级颗粒为主,粘土占整个粒度组分最少,平均含量不到1%;平均粒径均值为2.24Φ;表明颗粒粒径较大,分选系数均值为0.67Φ,表明整体分选性很好;偏度均值为0.09Φ,说明粒度在频率累计曲线上整体呈对称分布;峰度均值为1.09Φ,整体上峰度较高且窄,说明分选性很好,粒度组成集中在砂粒级,结合磁化率和粒度变化特征,推测小泊湖湿地在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风的地质营力的控制,这与小泊湖湿地周围广泛分布的沙丘地貌相符合,但也出现较低且宽的峰态,表明湿地沉积物质受到不止一种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从野外实地踏勘情况来看,湿地还发育着河流,由此,可推测小泊湖湿地主要为风力作用沉积,并伴随有河流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