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采自湖北房县三座庵剖面下寒武统西蒿坪段的小壳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据化石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西蒿坪段的时代,分析了西蒿坪化石群的组合特征。三座庵剖面西蒿坪段地层出露完整,厚约7.6m,以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富含多门类微小动物骨骼化石。生物地层显示该剖面西蒿坪段的时代为梅树村期晚期-筇竹寺期;西蒿坪段和下伏灯影组上白云岩段之间存有明显的沉积间断,至少缺失了相当于梅树村期早中期的沉积地层。西蒿坪段下部地层产有丰富的软舌螺、开腔骨类、赫尔克壳类、织金钉类及软体动物等,化石组合指示其时代为梅树村期晚期,即纽芬兰世晚期。西蒿坪段的中上部地层中产有大量的寒武钉类、微网虫骨片、腕足类及其它分类位置不明的离散骨片化石,Cambroclavus、Ninella、微网虫骨片及腕足类等化石皆指示其时代为筇竹寺期,即寒武纪第二世早期。
本文开展了多门类微小骨骼化石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工作,系统描述了软舌螺类及其他管状化石6属7种、软体动物7属12种、赫尔克壳类1属1种、棱管壳类1属1种、开腔骨类3属9种、钉形骨片化石2属2种、微网虫骨片化石1属1种、腕足类1属1种以及分类位置未定的离散骨片化石2属2种。首次在西蒿坪段地层中发现了微网虫骨片和舌形贝类Palaeobolus liantuoensis,显示微网虫等叶足类化石可在浅水碳酸盐沉积环境中生活。对钉形骨片化石(包括织金钉类和寒武钉类)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它们的分类位置和生物亲缘,系统厘定和描述了2属2种,分别为Parazhijinites guizhouensis和Cambroclavus fangxianensis,后者包括三种类型的骨片。基于两类骨片外形的相似性,织金钉类和寒武钉类常被作为一类动物,归入同一个科-织金钉科(Zhijinitidae)。但这种分类的可靠性尚有疑问,因为不同类别的动物可以生长有形态近似的骨片,而这些骨片的形态相似性在动物分类方面的作用有时可能被人为地扩大了。西蒿坪化石群时代主要为筇竹寺期,反映了寒武纪动物大辐射时期浅水碳酸盐岩沉积环境中的生物群落面貌。该群落化石类型丰富,包括软舌螺、似软舌螺、软体动物、海绵骨针、叶足类(微网虫骨片)、腕足动物、赫尔克壳类、棱管壳类、开腔骨类、钉形骨片等分类位置未定的离散骨片化石。在化石个体数量上寒武钉类及亲缘关系不明的离散骨片化石占50%以上,在属种数量方面以软体动物为主,在典型分类单元方面以Cambroclavus、Ninella和Cambrothyra为特征。西蒿坪化石组合与新疆玉尔吐斯组和哈萨克斯坦小卡拉套Chulaktau组的小壳化石组合较为相似,其古生物地理意义尚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