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的感染、耐药情况及其对阿奇霉素耐药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ph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炎支原体(Mp)是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支原体作为原核生物界中的最小微生物,结构中无细胞壁,因此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天然耐药,而对影响细菌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敏感。由于药物本身较大的不良反应以及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等原因,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临床治疗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为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 国内外检测Mp方法很多,目前主要包括经典的培养法、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和核酸检测方法等,但尚无令人满意的、能准确、快速、经济而又简便的检测方法对Mp感染进行诊断。因此,寻求更加适合临床检测要求的诊断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不同的检测方法,调查本院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中Mp感染的情况,并且寻求更加适合临床检测要求的诊断方法,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通过分离培养临床的Mp菌株,了解本院Mp对抗生素耐药情况,并结合体外诱导耐药的研究,检测阿奇霉素对Mp作用靶位的基因突变情况,从而初步阐明Mp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抗生素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并对抗生素的改造和使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对象和方法: 1、收集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院呼吸科和儿科的住院、门诊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住院病人入院天数在2天以内)的咽拭子、痰标本,床边接种到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环境培养5天,由红变为黄并且澄清判定为阳性,再转入固体培养基培养进行鉴定。采用CCU法测定菌株浓度,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测定,选用药物为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氯霉素。 2、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一年中,从呼吸科、传染科、外科、儿科的住院和门诊的社区呼吸道感染病人(住院病人入院天数在2天以内)抽取的血清作为临床检测标本,应用Serodia-Myco Ⅱ试剂盒检测Mp-Ig M抗体,以单份血清抗体滴度≥1:320或者恢复期血清抗体升高4倍判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年龄和不同季节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各年龄段和不同季节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3、收集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院呼吸科和儿科的住院、门诊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住院病人入院天数在2天以内)的咽拭子、痰标本,床边接种到肺炎支原体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环境培养24h,进行PCR检测,临床标本继续培养4天,观察培养结果。对病人年龄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各年龄段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4、收集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本院儿科和呼吸科住院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住院病人入院天数在2天以内)的痰或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培养法、培养-PCR法检测,并同时留取血清标本做Mp-IgM抗体的检测。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三种不同方法检测Mp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5、使用PCR技术将FH标准株、对阿奇霉素敏感株和耐药株Mp的23S rRNA V区基因、23S rRNA Ⅱ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序列扩增,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Mp M1 29相应基因作对比,检测耐药基因变异位点。 6、Mp体外诱导耐药分析和耐药机制研究:将药敏试验中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所测得的Mp标准株亚抑菌浓度作为体外诱导耐药的传代生长培养浓度,当Mp对阿奇霉素的MIC达到耐药水平时,检测23S rRNA V区基因、23S rRNA Ⅱ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有无突变位点。 结果: 1、Mp的临床分离、体外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呼吸科和儿科的门诊、住院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住院病人入院时间在2天内)总共493例,年龄组成为6个月-79岁,取咽拭子、痰标本进行Mp培养,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0.81%。通过对标准株和临床分离的4株Mp做药物敏感试验可知,标准株对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氯霉素五种药物均敏感,4株临床分离株中,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的有2株,它们都对红霉素高水平耐药(MIC>=32 ug/ml),对环丙沙星和洛美沙星耐药的有3株,4株临床株对氯霉素都敏感。存在多重耐药情况,其中对两种药物耐药的有1株,对四种药物耐药有2株。 2、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测定结果。 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呼吸科、传染科、儿科的门诊和住院2天以内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共1335例,病人年龄分布于5天-94岁,阳性例数为36例,阳性率2.70%。0-20岁组阳性率(4.43%)高于41-60岁组(0.56%)、61岁组以上组(0.53%)阳性率(P<0.05)。21-40岁组阳性率(3.65%)高于41-60岁组(0.56%)和61岁组以上组(O.53%)阳性率(P<0.05)。对一年四季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各季节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培养-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p的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我院呼吸科和儿科的住院、门诊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住院病人入院时间在2天内)共493例,患者年龄组成为6个月-79岁,检测阳性者10例,阳性率2.03%。比较0-40岁(2.45%)和41-80岁(1.20%)阳性率,统计学分析显示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4、三种不同方法检测Mp的比较结果。 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我院呼吸科和儿科的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人(入院时间在2天内)共148例,使用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法检测阳性率11.49%,培养-PCR法阳性率6.76%。培养法阳性的共4例,阳性率2.70%。经统计学检验,培养法与抗体法阳性率、培养-PCR法与培养法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养-PCR法与抗体法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对阿奇霉素耐药基因变异位点分析结果。 与标准株M129株相比,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分离株2的23S rRNA的V区基因的2063位发生A到G的点突变,rplD基因出现162位C到A、430位A到G的点突变, rplV基因出现279位T到C、508位T到C的点突变。对阿奇霉素耐药的分离株3的rplV基因出现508位T到C的点突变,23S rRNA的V区基因、rplD基因未出现点突变。对阿奇霉素敏感的分离株1和4的23S rRNAv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均未出现点突变。FH标准株与分离株2的rplD基因均出现162位C到A、430位A到G的点突变, rplV基因也都出现279位T到C、508位T到C的点突变,但23S rRNA的V区基因无点突变。所有菌株的23S rRNA Ⅱ区均未出现点突变。 6、Mp标准株(FH株)体外诱导耐药及其药敏分析结果。 使用红霉素对Mp标准株进行体外耐药诱导,第20代MIC值为0.64 ug/ml,使用阿奇霉素对Mp标准株进行体外耐药诱导,第20代MIC值为0.0512ug/ml,检测rplD基因、rplV基因、23S rRNA Ⅱ区基因、23S rRNA V区基因位点,均未出现点突变。 结论: 1、我院存在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并且有多重耐药的现象。 2、使用血清抗体法对1335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70%,青少年和儿童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我院各季节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各季节的发病呈散发,无明显爆发现象。 3、使用培养-PCR法对493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人进行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2.03%,0-40岁和41岁-80岁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4、血清抗体法和培养-PCR法并用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优于单一检测的方法。 5、 Mp对阿奇霉素耐药的机制可能与23S rRNA V区基因的点突变相关,与23SrRNA Ⅱ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是否相关尚不能肯定。 6、Mp体外诱导耐药的实验中,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MIC值有升高的趋势,但尚在敏感范围内,23S rRNA V区基因、23S rRNA Ⅱ区基因、rplD基因、rplV基因未发生点突变,尚不能由此阐明Mp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机制。
其他文献
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交际性较强,具备着创造性教学模式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完美性特征.学生是创造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让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机能、发展智
教师可针对新课的内容和特点,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提前感知教材,并能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新的问题.做好预习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新知识的消化吸
一、 当前我国电视评论的可喜现状   我国的电视新闻评论从 20世纪 80年代兴起,经过 90年代的长足进步,已使这种新闻体裁在当前的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方面以独占鳌头的态势,成
第一讲 行政管理概述管理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软科学。自有了人类社会以来 ,就产生了管理这个重大的课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管理的含义、内容以及方法、
“素质教育”是采用科学的手段、方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天赋,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知识和综合能力进行多方面的培养,使受
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习英语变成快乐的事,本文从教师改变英语教学的手段、形式、方法等方面加以举例论证,让人耳目一新.
管理咨询与软件开发并进/池宏北京盘拓咨询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和美国斯坦福研究院、香港其石有限公司三方合资于1998年12月成立的专业咨询公司。
1 培育壮苗 1.1 制种地块的选择:为确保杂交棉的制种产量和质量,应选择土壤肥力好,地力均匀,地势平坦,旱涝保收的地块做为制种田。 1.2播前准备:播种前连续晒种2~3天,促进种
初中毕业班是整个初中阶段的重要一年,尤其是下半年是最关键的半年.为使学生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在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