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助人决策是决策者根据自己的期望和信念,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并行动的决策过程。对决策结果的预期和评价是决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已有研究发现了风险决策中与结果预期和评价加工有关的神经生理指标。本研究借鉴风险决策范式,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旨在考察在助人决策中,个体对助人行为的结果进行预期和评价加工时大脑的动态时间特征,并进一步探索ERP指标和实际助人行为之间的关联。本研究包括两个ERP实验:实验一采用双因素混合设计,通过操控个体做出助人决策后所得到的正性和负性反馈,考察了不同性别的个体在助人决策中结果评价加工的时间进程及其与实际助人行为的相关。实验二采用2(正性预期、负性预期)×2(正性反馈、负性反馈)的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考察了助人决策中结果预期的时间进程及其对评价加工的交互影响。行为结果发现:(1)被试在正性预期下的助人意愿更高;(2)被试对正性预期下的正性反馈的满意度评分最高,对正性预期下的负性反馈的满意度评分最低。ERP结果发现:(1)在结果预期阶段,与正性预期相比,负性预期诱发的N1波幅更负,LPC波幅更大;(2)在结果评价阶段,与正性反馈相比,负性反馈诱发了波幅更负的N1和FRN以及波幅更小的P3;(3)FRN和P3的波幅都表现出显著的预期和评价的交互作用,与其他条件相比,正性预期负性反馈诱发了波幅最负的FRN和波幅最小的P3;(4)负性反馈诱发的FRN波幅和正性反馈诱发的P3波幅与被试的实际捐款金额显著正相关。以上结果揭示了助人决策中结果预期和结果评价加工的时间进程:在结果预期阶段,正性和负性的结果预期对个体的影响分别体现在早期与注意偏向有关的N1以及晚期与情绪唤醒和认知资源投入有关的LPC成分上;在结果评价阶段,N1成分首先体现了个体对负性结果反馈的早期注意,而结果预期对结果评价的影响分别体现在早期与预期冲突有关的FRN以及晚期与动机显著性有关的P3成分上。本研究揭示了助人决策结果预期和评价加工的时间进程及其与实际助人行为的关系,是对助人决策领域相关研究的较好补充。在生活中,增强助人积极预期,于个人,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多的自信,促进更多助人行为的发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人人都可能成为“最美中国人”;于社会,有助于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构建充满活力、团结友爱、美好和睦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