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罗德·品特(Harold Pinter,1930-2008)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获得了所有欧洲戏剧奖项,还获得了 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记忆是品特戏剧中重要的主题之一,他的戏剧创作也经常围绕剧中人物对往事的回忆展开描述。在品特早中晚不同创作时期中,他不断对记忆的本质做出深化思考,探究记忆本身对人类的影响。本文讨论的三部戏剧:《微痛》、《昔日》及《归于尘土》,皆带有明显的人物建构并重现记忆的情节,并且都在作品结尾呈现了性别关系中权力的颠覆。品特将个人记忆的建构置于社会大背景之中,除了挖掘个人记忆对身份的影响,还传达他对社会框架下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本论文将集中关注品特三部重要剧作中记忆的重现,从而分析重现过程中记忆体现出的特点及本质,探究记忆对身份和性别关系的影响。论文第一章分析三部戏剧呈现出的记忆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认为剧中人物对于过去的模糊记忆导致了他们当下身份的模糊不定,引起他们的身份焦虑,以及其无法在性别关系中获得明确地位的恐慌。主人公爱德华、迪利和达夫林的记忆跟他们真实的过往都有很大出入,通过对往事进行反复的修饰叙述,他们尝试打消对自己身份的疑虑和困惑,同时试图在他者面前建立权威,获取身份认同。第二章针对记忆的如上特点,分析剧中角色做出如此举动的深层原因,论证记忆有一定的可塑性。剧中人物从当下自身利益和需求出发,进行选择性记忆。一方面,他们刻意忽略那些展现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另一方面,他们不断重复讲述美化自我的记忆片段。在这一过程中,记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形,乃至歪曲。通过讲述对自己有利的记忆,男性和女性人物希望获得对当下和未来的主动权,以消除过往对自我身份的不利影响。第三章探讨记忆的重现对剧中人物的影响,指出对记忆进行歪曲叙事的人物注定无法得到一个明确且有意义的身份,随之而来的还有两性关系中权力的转移与颠覆;而那些对过去回忆有坚定态度的人物,则能更好掌控当下和未来。三部剧的结尾均呈现出鲜明的权力转移与颠覆,弗洛拉、安娜和丽贝卡成功抵制住对方歪曲记忆的侵入,坚持自身的观点,使得自己的身份更加清晰,在性别关系中的地位也得到上升。尽管这三部剧都发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品特的创作立意绝不仅仅局限于个体情感体验的得失,而是将其升华为对所有人共同命运的反思。品特巧妙地借助人物对往事的回忆,来暗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发读者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思考。通过呈现战后时期新旧思潮的冲突,品特揭示了人们所面临的身份困惑和生存困境,展现出他对人类未来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