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影响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评估预后的准确率,以期降低这一人群的同期病死率。方法:收集2003年2月~2013年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住院的所有死于肝硬化的年龄在40~60岁之间的男性肝硬化患者共40例作为死亡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存活的同一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52例作为存活组。分别统计其吸烟、饮酒、病因、血电解质、肝肾功、凝血指标及肝硬化并发症等共38项指标。首先对92例患者的病因构成做频数统计,并运用两组多个构成比的2检验来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病因的差异,再次对死亡组与存活组的并发症情况作频数统计,最后对除病因外的37个可能影响其预后的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双侧0.05,0.05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二分类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得出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1.92例患者的病因构成:乙型肝炎57例,占总病例数的62.0%;酒精性肝病20例,占总病例数的21.7%;其它病因10例,占总病例数的10.9%;丙型肝炎5例,占总病例数的5.4%。2.死亡组病因构成:乙型肝炎26例、酒精性肝病7例、其它病因3例、丙型肝炎4例;存活组病因构成对应为31例、13例、7例、1例,运用两组多个构成比的X2检验,按双侧0.05,0.250.05,无统计学意义,暂不能认为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死亡组与存活组的病因有差异。3.死亡组并发症频数统计:上消化道出血22例、自发性腹膜炎1例、肝性脑病30例、肝肾综合征17例、肝肺综合征2例、感染10例、门静脉血栓5例、原发性肝癌14例、腹水40例;存活组并发症频数统计对应为:13例、1例、11例、0例、0例、3例、2例、5例、23例;死亡组并发症发生前3位:腹水、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存活组并发症发生前3位: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4.死亡组与存活组单因素分析:血钠、血钾、碱性磷酸酶、胱抑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前白蛋白、肌酐、尿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原发性肝癌、腹水及MELD评分(Model for End Sage Liver Disease,终末期肝病模型)共19个观察指标有统计学意义。5.死亡组与存活组二分类反应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钾、直接胆红素,其回归系数分别为6.00、5.42、2.79、0.03,可以认为它们是影响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是主要危险因素。结论:1.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最主要的病因为乙型肝炎,其次为酒精性肝病、其它病因、丙型肝炎。2.病因不是影响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3.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最易并发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4.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血钾、直接胆红素是影响40~60岁年龄组男性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是主要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