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逐步过渡,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仍然分布不均,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普惠金融意识不强,大多数农户仍然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信贷资金的大量扶持。但农村地区农户较为分散,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正规金融机构的交易管理成本,也降低了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信贷服务的积极性。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的一种创新,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体、中小企业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厦门市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近年来稳步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大大拓展,普惠金融得到了一定程度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对厦门市农村普惠金融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普惠金融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了解国内外学者关于普惠金融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为论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其次从普惠金融的内涵、特征、作用及实现途径等几个角度对普惠金融的渊源与理论进行研究,再次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厦门农村的具体情况设计厦门农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在这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厦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相应的分析。最后本文实证分析了厦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得出:第一,2000-2017年间,厦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均处于0至0.3之间,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但从走势来看,2000-2017年之间,除2010年与2011年有所回落外,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厦门农村金融环境在不断改善。第二,一个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效率和储蓄水平对各地区普惠金融水平呈现出明显的正效应,在1%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而信息化水平、教育水平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对普惠金融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对金融的普惠发展没有积极的影响。第三,目前厦门市普惠金融的发展存在着农村居民信贷需求与供给不匹配、乡村资金流失严重、金融机构农村市场参与度较低、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创新不、农村普惠金融环境仍有待提高等多种问题,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下沉农村、建立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体系、创新多元化农村普惠金融技术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