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域11种常见笛鲷属鱼类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来源 :广东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笛鲷属的11个习见种:勒氏笛鲷(Lutjanus.russellii)、红鳍笛鲷(Lutjanus.erythropterus)、紫红笛鲷(Lutjanus.argentimaculatus)、星点笛鲷(Lutjanus.stellatus)、约氏笛鲷(Lutjanus.johnii)、千年笛鲷(Lutjanus.sebae)、金带笛鲷(Lutjanus.fulvus)、金焰笛鲷(Lutjanus.fulviflamma)、画眉笛鲷(Lutjanus.vitta)、奥氏笛鲷(Lutjanus.ophuysenii)和马拉巴笛鲷(Lutjanus.malabaricus)的mtDNA的CO I基因与核糖体DNA的ITS区全序列进行了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经T载体连接进行克隆、测序,序列结果对比拼接后提交GenBank并获得序列登录号(EU502667-EU502710)。CO I基因序列全长1551bp,A、T、G、C的含量平均为28.7%、28.7%、19.0%和27.9%,AT含量稍高于GC含量,11种笛鲷中碱基组成差异不大。利用MEGA4.0软件检测到简约信息位点(parsimony informative sites)371个,转换和颠换比为2.0。Tamura-Nei平均遗传距离为0.125。利用测得序列分别构建了NJ和ME分子系统树,选用谐鱼(Emmelichtys truhsakeri GenBank登录号AP004446)为外群,发现两种方法构建的系统树基本一致:画眉笛鲷、奥氏笛鲷和金带笛鲷聚为一支;马拉巴笛鲷、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聚为一支;盒焰笛鲷、约氏笛鲷和勒氏笛鲷聚为一支;紫红笛鲷和星点笛鲷聚为一支。种间关系在应用这两种方法分析时都得到了高于50%的支持率,其中马拉巴笛鲷和红鳍笛鲷有着最为紧密的亲缘关系,奥氏笛鲷和画眉笛鲷有着较为紧密的亲缘关系。总体来看各个种之间均保持了一定的遗传距离,没有出现种间个体相互混杂的现象,这也说明了在南海海域的这11种笛鲷仍保持了自己的遗传特性。对核糖体DNA ITS区比对后发现各物种序列长度有一定差异,但是其碱基组成比例却没有很大的差别。A、T、G、C含量平均为17.0%、19.4%、30.3%和33.4%,GC含量远远超过AT含量。经过比对后发现变异位点753个,其中包括简约信息位点620个。核酸转换值和颠换值分别为140和221,转换/颠换比值平均为0.6,这一比值远远低于正常DNA序列的比值。根据Kimura-2双参数和Jukes-Cantor单参数两种模型计算的11种笛鲷的平均遗传距离都为0.300,远大于由CO I基因序列获得的平均遗传距离。使用远东多线鱼(Pleurogrammus azonus GenBank登录号AB244629)为外群构建的NJ和ME系统树基本一致,除了紫红笛鲷和星点笛鲷这一支先与马拉巴笛鲷、红鳍笛鲷和千年笛鲷这一支先聚合外,其他分支情况与线粒体DNA CO I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完全一致。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将转基因等现代生物技术引入传统的水产养殖中,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现代生物技术,在观赏水族业中,更具应用前景。随着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研究的深入,用荧光基
多年来,研究人员把石墨烯吹捧为下一代高速电子技术的神奇材料,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证明其可行性。现在一种新的制造碳纳米带(石墨烯的结构单元)的方法,可能引起向超高速石墨烯部件的转变。  新的方法涉及分子级的构造,该方法来自位于瑞士的马普学会高分子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Polymer Research)的研究人员。有了原子级别的精度,研究人员可将石墨烯纳米带做成约1
本试验以团头纺(Megaalobrama amblycphala)幼鱼为研究对象,通过调节饲料中豆油的添加量,制成脂肪水平分别为2.29%、4.29%、6.29%、8.29%、10.29%、12.29%的六种等氮等能试验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了大口黑鲈Myf5 cDNA序列1093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723bp,编码240个氨基酸,3’非翻译区长370bp,存在转录终止序列ATTAAA。经分析
本文通过分析皱纹盘鲍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模式,利用AFLP技术对皱纹盘鲍养殖与野生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研究,并对皱纹盘鲍单对交配的亲本及其F1子代进行AFLP和微卫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的短杆菌,常存在鱼类和贝类等海产品中,分布于海岸线等世界各地。在沿海地区和国家,副溶血弧菌是引发食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
海水中的附着细菌对自然界有机物的生成和分解、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以及限制性营养物质的循环有着重要作用。附着细菌可能直接影响水产经济动物幼虫的附着,还参与生物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