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肠切除术后小肠吸收面积减少,绝大多数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障碍,病人出现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往往需要行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促进残存肠道代偿、增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延长短肠病人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研究首先建立大鼠85%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观察肠内营养不同脂肪含量、中链甘油三酯及精氨酸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道代偿、营养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第一部分短肠综合征大鼠肠内营养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的短肠综合征肠内营养支持模型。
方法:雄性SD大鼠210-260g,随机分为短肠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短肠组接受85%中段小肠切除,约保留近端空肠5cm,末段回肠10cm;假手术对照组在距Treitz韧带5cm处行空肠横断吻合,两组大鼠均行胃造口。术后第2天起,两组大鼠均通过旋转输液装置经胃造口行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热量为250Kcal/Kg/d,供给氮量为1.45g/Kg/d。术后每日称体重,术后第15天分别取肠粘膜作病理检测,测量空肠及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计算绒毛表面积、粘膜对浆膜的放大比率M,心脏采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
结果:术后所有动物均存活,短肠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腹泻及体重下降,实验结束时短肠组大鼠体重、血清纤维连接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肠及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绒毛表面积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85%小肠切除并行肠内营养支持后,大鼠表现出营养不良及残存小肠粘膜的显著代偿反应,是研究短肠综合征肠内营养支持的一个稳定的动物模型。
第二部分肠内营养脂肪含量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道代偿、营养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中不同脂肪含量对广泛肠切除术后大鼠肠道代偿、营养状况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方法:采用85%小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模型。将大鼠分为6组,即3%脂肪短肠组(LFSB组)、3%脂肪对照组(LFC组)、9%脂肪短肠组(MFSB组)、9%脂肪对照组(MFC组)、30%脂肪短肠组(HFSB组)、30%脂肪对照组(HFC组),于术后第2-14天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但脂肪含量不同的肠内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5天取材检测肠道代偿情况(空肠及回肠重量、粘膜重量、粘膜DNA及蛋白含量、肠粘膜病理)、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肠粘膜FAT/CD36mRNA表达水平,取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检测脂肪吸收量。
结果:与各自对照组相比,短肠组出现营养不良、残存小肠粘膜的显著代偿反应,肠粘膜细胞增殖、凋亡和FAT/CD36mRNA表达水平增加;各短肠组之间比较,30%脂肪短肠组在回肠粘膜重量、肠粘膜DNA及蛋白含量、肠粘膜病理(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绒毛表面积)、细胞增殖、FAT/CD36mRNA表达水平、脂肪吸收量、血清白蛋白、血清总游离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水平方面显著高于9%脂肪短肠组;9%脂肪短肠组在回肠粘膜重量、肠粘膜DNA及蛋白含量、肠粘膜病理(隐窝深度、粘膜厚度,绒毛表面积)、细胞增殖、FAT/CD36mRNA表达水平、脂肪吸收量方面显著高于3%脂肪短肠组。
结论:短肠综合征大鼠在早期适当提高肠内营养的脂肪含量,可促进肠道代偿,增加血清游离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的水平,其机理可能是促进残存小肠粘膜的细胞增殖、提高肠粘膜FAT/CD36mRNA的表达水平;而极低脂肪含量的肠内营养不利于残存肠道的代偿,同时会导致必需脂肪酸的缺乏。
第三部分中链甘油三酯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道代偿、营养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中添加中链甘油三酯对广泛肠切除术后大鼠肠道代偿、营养状况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方法:采用85%小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Con组)、长链甘油三酯短肠组(LSB组)和中、长链甘油三酯短肠组(MSB组),于术后第2-14天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其中Con组、LSB组肠内营养脂肪均为长链甘油三酯,MSB组肠内营养脂肪含50%长链甘油三酯、50%中链甘油三酯。于术后第15天取材检测肠道代偿情况(空肠及回肠重量、粘膜重量、粘膜DNA及蛋白含量、肠粘膜病理)、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取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检测脂肪吸率。
结果:MSB组在脂肪吸收率、血清总游离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水平方面显著高于LSB组;MSB组在体重、肠粘膜重量、肠粘膜DNA及蛋白含量、肠粘膜病理(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绒毛表面积、M)、细胞增殖及凋亡、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方面与LSB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添加50%中链甘油三酯的肠内营养较单纯长链甘油三酯肠内营养能增加短肠综合征大鼠对脂肪的吸收,中链甘油三酯促进肠道代偿作用不优于长链甘油三酯,但可减少长链甘油三酯的用量。
第四部分精氨酸对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道代偿、营养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中添加精氨酸对广泛肠切除术后大鼠肠道代偿、营养状况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方法:采用85%小肠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Con组)、短肠对照组(SB组)和精氨酸短肠组(Arg组),于术后第2-14天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内营养支持,其中精氨酸组肠内营养中添加L-精氨酸300mg/Kg/d。于术后第15天取材检测肠道代偿情况(空肠及回肠重量、粘膜重量、粘膜DNA及蛋白含量、肠粘膜病理)、肠粘膜细胞增殖和凋亡,取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并检测脂肪吸收量和脂肪吸收率。
结果:精氨酸组回肠粘膜重量、回肠粘膜DNA、空回肠粘膜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短肠对照组,精氨酸组空肠及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粘膜厚度显著高于短肠对照组,精氨酸组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显著高于短肠对照组;精氨酸组脂肪吸收率、血清总游离脂肪酸及必需脂肪酸水平显著高于短肠对照组;精氨酸组空肠及回肠细胞增殖显著高于短肠对照组,精氨酸组空肠细胞凋亡显著低于短肠对照组。
结论:肠内营养中添加适量精氨酸能促进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道结构和功能的代偿,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脂肪的吸收和代谢,改善营养状况。精氨酸可能可作为刺激广泛肠切除术后肠道代偿的一种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