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欧亚国家决定联手打造“新亚欧大陆桥”,复兴古丝绸之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新丝绸之路”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界又很关注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的宏观大背景,对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对于研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促进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提供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揭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在要素区域间流动中的基础性作用,解释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路径,确定各类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与方向,对于政府进行投资与布局方面的决策制定,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证支持,同时有助于提高对这条历史悠久的贸易要道的认识,加快生产要素的区域互动,促进经济带欠发达地区经济腾飞,增进中、日、韩三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联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理论上,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路径,构建了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生产函数模型。在实证上,借助地理信息平台,以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为研究视角,以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研究为切入点,运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时间序列数据、面板数据,采用动态计量经济学方法模型以及空间统计、空间计量的分析方法,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空间格局、两者长期的动态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以及区域增长差异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①改革开放以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城际间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分布形成了从东向西逐渐递减的梯度。②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③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西段最为明显。经济带发展处于劳动力驱动经济增长的阶段,本地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④不断增加的交通投资带动了经济持续显著地增长,铁路、高速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着显著的持续的正向促进作用,铁路与等级较高的公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大。⑤地理区位与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不同,是导致经济带经济发展区域差距的重要因素,“西部大开发”加速了西段经济发展向中东段趋同,东中段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而西段的交通基础设施未形成当地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⑥政府应将重视地理空间效应纳入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构建经济带大交通立体网络,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本文做了3个创新性工作:①研究视角的创新。首次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陇海—兰新交通经济带为研究视角,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为切入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发展态势、空间分布,系统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填补了现有研究的空白。②样本与变量选择的创新。开创性地选取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最重要的17个城市样本,结合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与区域差距,建立了考虑了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差距等因素的多维变量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③政策建议创新。政策设计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紧密结合,突破了以往学者们从纯理论视角提出复兴古“丝绸之路”之构想,充分考虑了经济带上各样本的地理空间差异特征,提出了振兴这条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