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疆伊犁那拉提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从生态学角度研究防除有毒植物白喉乌头来改善当地草场质量,在2008~2010年,分别设置围栏封育、围栏+挖除、自然放牧、放牧+刈割、放牧+挖除、围栏+化除、围栏+刈割7个处理样地。于2010年6月,7月,8月中旬分别按种测定各草地群落植物的高度、盖度、密度及地上生物量,运用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各处理样地下的当地优势毒草白喉乌头种群结构指标及总体的草场质量变化情况,以期为当地毒害草的防治和草场质量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1、白喉乌头种群的结构指标方差分析表中不同处理下的三次调查中,各指标均存在5%水平下的显著差异,表明不同处理之间存在差异。
2、6月份的返青调查发现白喉乌头种群结构指标最小值均出现在处理二,围栏+挖除样地;8月份调查发现处理四放牧+刈割,处理六围栏+化除,处理七围栏+刈割三个样地的处理方式在当年对白喉乌头种群的控制均存在一定的效果;根据全年的变化情况,处理二围栏+挖除,处理五放牧+挖除,处理七围栏+刈割对白喉乌头种群防治效果较其他处理效果要好。
3、各样地中的各经济类群重要值在三次调查下的方差比较显示,处理二围栏+挖除手段控制毒草重要值的效果最好,三次调查分别能控制在0.013、0.020、0.051的较低水平;放牧+挖除样地控制毒草重要值效果其次,依次为0.05、0.09、0.012。
4、草场质量指数分析发现,不论是围栏方式还是针对毒草的各种防治手段均对各样地的草场质量存在1%水平下的显著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1%水平下的显著交互作用;且三次的草场质量指数最大值均出现在围栏内,分别为围栏+挖除1.196±0.154,围栏+刈割1.296±0.049,围栏+化除1.623±0.150,围栏下再配合各种防治手段能较好的提高草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