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高利借贷的司法干预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_b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借贷是一种古老的融资方式,其存在的历史由来己久且在现代发达的金融社会中依旧存在,在当下社会仍然很活跃。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间高利借贷在最近几年呈现出日益繁荣的趋势。然而,由于我国对民间高利借贷的尚无完善的法律规定,导致在实践当中对民间高利借贷纠纷的司法干预出现混乱的状况。本文从实践的角度出发,以温州地区民间高利借贷司法干预的实践和尝试为研究视角,推导出对民间高利借贷纠纷进行司法干预的机制设想。本文第一部分是对民间高利借贷一般性理论概况进行介绍。该部分对民间高利借贷是什么开始展开,对民间高利借贷的涵义和类型、民间高利借贷的特征等若干基本问题予以分析说明。本文第二个部分是对我国民间高利借贷形成原因及表现形式分析。本部分首先对民间高利借贷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其次,分析了民间高利借贷的利弊;最后,对民间高利借贷表现形式及发展趋势作简要论述。如此,笔者认为,随着民间高利借贷行为的不断蓬勃发展,又加上我国法律对此问题规制不够,必然会因其引起的众多的法律纠纷。第三部分在温州地区民间高利借贷实践的基础上对司法干预民间借贷纠纷面临的问题进行思考。该部分首先对温州民间借贷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然后用温州地区有关民间高利借贷事实情况作为基础推导分析温州地区民间借贷危机,最后,在前面两个方面的基础上,笔者分别从法律角度、经济利益角度、社会和谐角度出发重点分析论证了对温州地区民间高利借贷司法干预的必要性。本文第四个部分是对温州地区民间高利借贷纠纷中司法干预引发的思考。本文该部分,笔者从温州地区某典型民间高利借贷案例入手来分析司法干预民间高利借贷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了对认定高利借贷合同有效成立与高利借贷活动违法性的冲突;仅对未支付利息采取四倍利率“红线”限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司法干预要求;司法干预缺少法律层面上的统一等问题的思考。本文第五个部分是笔者对完善司法干预法律制度的构想。在该部分,首先对什么是司法干预以及司法干预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并对国外司法干预模式、我国港台地区干预政策以及国内有关民间高利借贷的主要民事法律制度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温州地区民间高利借贷司法干预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对民间高利借贷进行司法干预时应当确认民间高利借贷存在的合理性;突出社会公共利益优先;坚持平衡出借人与借款人的利益;推广温州地区司法干预调整已支付高息的做法,强调司法干预的主动性。最后是对完善司法干预民间高利借贷纠纷的若干意见。笔者认为,为更科学合理的对民间高利借贷纠纷进行干预,首先应当尽快出台《民间借贷通则》;其次在目前阶段可以通过先行发布司法解释,为司法干预提供准确指引;再次要构建多层次的民间借贷监管体系和合理的监管模式;最后还应当延长司法干预外延,与金融监管机构搭建良好联动机制。
其他文献
与传统的机械扫描技术相比,光学相控阵技术以其扫描速度快、多光束随机指向、高分辨率成像等特点,在扫描成像激光雷达扫描系统中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其中液晶相控阵器件由于其
传统的运动控制系统缺少网络通信,开放性与实时性不足及兼容性差等缺点,不能满足现代工业控制对实时性、稳定性及网络化的控制需求。由于实时工业以太网是应对工业控制实时性而
随着计量仪器仪表的飞速发展,计量传感领域越来越依靠光学解决方案以提供精确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半导体激光自混合干涉振动测量因其精度高,且具有传统干涉系统所无法比拟的光
侵犯财产犯罪在整个犯罪体系中属于一种高发性的犯罪,而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是三种不同的犯罪形式。法律不能够清晰地对所有犯罪进行规定,在此罪与彼罪之间的界限也不可能绝
<正> 旁若无人的“小马达” 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公开课,老师的讲课绘声绘色,课堂内,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积极地发言,而我们的Mike竟然在众目睽睽下、旁若无人地津津有
3D非扫描激光雷达能通过单脉冲获取目标三维信息,具有成像速度快,重量轻,体积小等优势,因此成为激光雷达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由于3D非扫描激光雷达与扫描成像激光雷达在成像机制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病和尿毒症患者的有效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日益增多。由于这些患者长期接受着依赖机器设备及医务人员的这种治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规定,对于我国消费者是一种有力的保护,对于企业的进步发展更是一种保证。然而当前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
在近现代工业领域上,焊接技术智能化已成为焊接界研究的新话题[1],从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来看,弧焊机器人的离线编程技术成为未来几十年重点研究的新技术之一。本文是采用UG NX4.0
政府信息公开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是不断增长的公众民主意识的要求,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也是提高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必要手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