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变迁时期,在这一时期内,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新变化。晚明时期的这种社会变迁具有划时代意义,是具有社会转型性质的。江南地区在晚明时期既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要指水稻)生产地,也是重要的粮食消费区。另外,江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使其在地区间的经济交往中处于经济中心的地位。了解晚明江南地区的米价,不仅可以反映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以此为基础,侧面了解全国的供求状况。 第1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主题、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以及主要思路,并对于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概念予以界定。 第2章主要是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根据江南地区米价的变化幅度,划分米价变化的不同时期,总共可分为三个时期:平稳期(万历以前)、增长期(万历年间)、剧增期(天启、崇祯年间)。通过制成的图表考察晚明江南米价变化的长期趋势发现,晚明江南米价的上升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并非直线上涨,而是渐进式的增长。 第3章系统阐述影响米价变化的因素,如货币存量的因素,晚明的白银货币化与米价息息相关,白银货币化不仅激发了国内白银的开采,而且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内。白银存量的增长使得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致使米价的上涨;土地投入量的因素,考察土地投入量是为了从成本因素的角度,对米价的变化进行分析。土地投入量是粮食种植的主要成本因素,直接影响粮食价格的变化。土地投入量一方面受土地价格的长期影响,另一方面与耕种者的直接投入息息相关;人口变化的因素,晚明江南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必然引起粮食需求量的提高,而耕地面积、单位亩产量又无法在短时期内大幅增长,这必将引起粮食供应的紧张;气候变化的因素,自然环境是影响米价变化的最直接因素。明末气候条件明显恶化,自然灾害频繁。这对于粮食生产的破坏作用是巨大的,进而影响米价变化也是明显的,气候的连年的急剧恶化是江南米价上涨的直接原因;社会因素,明末江南米价大幅度上涨其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晚明时期的社会因素。这种社会因素应包含两个方面,即明朝政府的军事活动对于国内经济的破坏和大商人囤积居奇,利用商品不同时期的差价,操纵市场以牟取暴利。 第4章依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对于米价变化在江南地区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尝试性的初步研究,主要是从物价、经济结构和社会思潮三方面进行考察。物价方面,米价的上涨最直观上的反映即是物价的上涨。米价的上涨反映的并不是对稻米的生产力的变化,而更多的反映的是白银购买力方面的变化;经济结构方面,晚明米价上涨在深层次反映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以米价为代表的物价上涨,既刺激商品经济发展,又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传统的经济结构出现了松动;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了社会思潮的变化,商业的发展为商人阶层积累了大量财富,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消费观念悄然变化,“重商主义”的风潮盛行一时。 结论部分总结了之前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晚明江南地区米价上涨趋势经历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幅度不同。造成米价上涨的因素包括货币存量、土地投入量、气候变化、人口变化以及社会等诸多因素。晚明江南米价的上涨反映了江南甚至全国的物价普遍上涨、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固有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出现的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