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中国江苏地区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患者现状调查目的:了解江苏地区泌尿外科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这一疾病的认知度。方法: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在江苏省13个城市28个泌尿外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在调查时间内前来泌尿外科就诊的患者进行IC/BPS诊断的询问筛查,选择部分患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及IC/BPS相关检查。结果:参与调查共184例IC/BPS患者。53例(28.8%)为初诊,其余131例(71.2%)为复诊。主要描述症状:尿急43例(23.4%),尿频76例(41.3%),夜尿18例(9.8%),疼痛47例(25.5%)。治疗方案中单一用药22例(12.0%),联合用药162例(88.0%)。女性患者平均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和问题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均高于男性,最大排尿量较少(P<0.05)。男性α受体阻滞剂及植物药应用较多,女性M受体阻滞剂及膀胱灌注治疗应用较多(P<0.05)。结论:IC/BPS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应用的检查及治疗方案与国际上有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提高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第二部分口服药物与透明质酸钠灌注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的疗效对比目的:评估口服M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阿米替林治疗与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症(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的差别,进一步优化IC/BPS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到2015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就诊的IC/BPS患者资料。27例口服M受体阻滞剂5 mg/d+α受体阻滞剂0.2 mg/d+阿米替林25 mg/d(A组)。38例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40mg/50ml治疗(B组)。每周灌注1次,连续6周,然后改为每月1次,连续4次。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间质性膀胱炎症状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Symptom Index,ICSI)和问题指数(Interstitial Cystitis Problem Index,ICPI)、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单次最大排尿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等。结果:共65例IC/BPS患者纳入研究,年龄区间为25-73岁,平均年龄(51.4± 13.5)岁,平均病程(39.8±31.0)月,其中男性患者9例(13.8%),女性56例(86.2%)。B组患者在ICSI、ICPI、OABSS、SDS评分上改善大于A组患者(P<0.05),治疗前后单次最大排尿量和VAS评分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IC/BPS易产生抑郁心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比口服药物治疗更加有效,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需要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