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禅词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是禅词的产生、发展期。禅词指带有禅味、禅趣的词,是在唐宋两代诗禅结合的直接影响下,词与禅结合过程中所生发出来的特殊现象。禅词的产生与发展,特别是北宋士大夫禅词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宋词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禅词按照作者类型主要分为士大夫禅词与僧人禅词两大类,现在保留下来的禅词共有110多首。目前,学界研究北宋禅词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个体的士大夫身上,特别是苏轼、黄庭坚身上,涉及面尚不广泛,而且缺乏整体性研究。学界对僧人禅词的关注更少,其主要原因是僧人禅词数量不多,总体上算不上上乘之作。通过对北宋禅词从文学与禅理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北宋禅词的总体特点,认识士大夫禅词与僧人禅词的异同,进而认识禅与词的相互影响,特别是禅对词发展的影响。全文共分三章:《导论》介绍了北宋禅词的概况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第一章略述北宋禅词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分析禅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四:以宗教宣传为目的、居士佛教与禅宗对词人的影响、北宋中后期党争的影响、僧人与士大夫交往的媒介。第二章依据从禅理的阐述方法与禅境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禅词可以分为佛理词、禅悟词与禅境词三大类。通过对禅词进行分类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认识禅词表现手法与境界的不同,也可以认识士大夫禅词与僧人禅词的异同。僧人佛理词是以宣扬佛教教义为宗旨,通俗易懂;士大夫佛理词则如佛教术语的堆垛,枯燥乏味。僧人禅悟词重在修行与参悟;士大夫禅悟词则大多感叹“人生如梦”、“万法皆空”,佛教的“虚”、“空”观成了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认识,成了他们解脱痛苦的工具,成了他们人生的精神支柱。在禅境词方面,僧人禅词与士大夫禅词是非常接近的,思想内容上几乎看不出什么差别,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士大夫禅境词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僧人禅词则是重在阐明佛理义趣。第三章从禅对词的形式的影响、禅对词人的影响、禅对词人创作的影响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禅对词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禅对词人创作的影响,主要从对题材的开拓、对词境的拓展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词人以作诗的方法来作词,咏古抒怀,谈禅说理,开拓了新的题材,开创了新的词境,提高了词的地位,使诗词一体,为词注入了“雅”的新鲜血液,因而词境变得空灵、深邃。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北宋禅词处于萌牙与发展期,作家与作品比较少,特别是优秀作品不多,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都难以在以婉约词为主的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宋词产生的影响是有限的。《结语》总结全文。
其他文献
雷蒙·威廉姆斯(1921-1988)是英国重要的文化理论家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先驱者以及“新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在其一生中,威廉姆斯广泛研究了文学艺术、政治
翟强刚刚34岁,就半身不遂了。医生说,翟强是脑血管先天畸形,加上后天不注意生活起居,导致脑血管破裂,以致半身不遂。医生还告诉翟强,他的这个病如果身体不是使劲“造”,很有可能一辈子不发病,或者至少推迟发病时间,不至于这么早就得了半身不遂。医生的话令翟强既后悔,又疑惑:脑血管畸形是先天的,怎么还有可能不发病?自己一直身体特别好,才忽视了对身体的爱惜,难道脑血管畸形在发病前就没有什么预兆吗?是不是根本无
期刊
汪曾祺在《代序》中说:“(废名的作品)像一股泉水,在地下流动着,也许有一天,会汩汩的流到地面上来。”在新时期以后,许多曾经蒙尘披垢的作家一个一个从文学研究的边缘地带走向中心
量词是以汉语为代表的汉藏语系所特有的词类,是汉语表达体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词类之一,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重点之一。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对量词各个方面的论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