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一定的作用机制对公司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公司价值。股权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有效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及提升公司价值。在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中,如何合理配置股权结构以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随着第二类委托——代理理论的提出,制衡的股权结构成为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的不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目前,国内外针对制衡的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有正面的影响;第二、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有负面影响;第三、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本文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改进的治理博弈模型,探讨了制衡的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在治理博弈中的可行性,利用股权分置改革后2007——2009三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探讨了后股权分置时代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促进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1)医药制造行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正在逐渐退出市场,进入流通领域,公众股比例逐渐攀升,股票基本实现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初显成效。(2)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呈二次倒U型曲线关系,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高,多个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机制效果不明显。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先增后减。可见,第一大股东对公司治理的作用并非一定负相关,“一股独大”并非一无是处,而需要在市场调节中渐进优化。完善市场机制和健全法律机制是解决大股东侵犯小股东利益的根本方法。(3)前五大股东之间持股比例的差距与公司绩效同样呈现二次曲线关系。根据讨价还价模型的分析,大股东股权比例差距的缩小可能因为意见分歧而降低决策的效率,带来代理成本的增加,从而影响公司绩效的提升。(4)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在中国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中,制衡的股权结构并不能发挥其预期的监督作用,在中国,由于外部治理机制的不健全及前几大股东关系的密切,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变得不明显,股权制衡需要探索发展。(5)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渐进优化“一股独大”,适度集中股权,创新股权制衡机制,完善外部治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