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新郑市国家气象站1961-2015年近55年的气温、降水量的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其气候变化特征。首先通过常规的线性趋势法分析降水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采用EOF方法进行季节贡献率的分析。同时利用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对气温、降水变化进行了突变检验,并借助功率谱分析和小波分析对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周期特征讨论。基于温度、降水的研究结果,进一步探析了气候变化对新郑市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的影响。主要结论可以归纳如下:(1)新郑市的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增暖突变发生在1991年。年际变化体现出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气温呈波动下降趋势,80年代中后期到整个90年代的气温都处于明显上升的阶段。不同季节温度变化各不相同,具体表现为:冬季气温的升高幅度为0.35℃/10年,突变发生在1986年;春季为0.33℃/10年,突变发生在1994年;秋季为0.21℃/10年,突变发生在1987年;而夏季气温则出现0.06℃/10年的下降趋势,突变发生在1970年。相同的是,四季及全年气温均呈现出4年和2-3年的周期。此外,通过EOF方法对新郑市1961-2015年55年的四季平均气温资料进行正交分解,得出四季四个特征向量场,表明冬季的增温趋势是主导近55年以来年平均增温的最主要因素。(2)新郑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4.1mm,年降水量范围398-1172mm,年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65.7%。新郑市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存在着显著的季节性变化,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年内降水具有单峰型变化特征,峰值出现在7月。近55年新郑市降水呈整体下降趋势,但无突变发生。四季和全年降水呈现2-4年的周期,冬季降水还呈现出12年的年代际振荡。年降水量决定了冬小麦和夏玉米连作成为当地的主要种植模式。由于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偏少(234.6mm),需要灌溉补给,玉米生育期内的降水量丰富(449.4mm),但是由于蒸发量大,也需要灌溉补给。(3)新郑市气候生产潜力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降水是新郑市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显著因子。冬小麦气象产量与生育期降水量和2月份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夏玉米气象产量与6月下旬降水量显著负相关性。地表水资源在降水量较少年份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反之受降水量的影响比较明显。气温和降水主要通过对水资源总量及农业生产用水量产生作用来间接影响新郑市工业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则受夏季平均温度的影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