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动静脉血插管技术研究了秸秆组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和乳蛋白前体物对其产奶性能和乳品质的促进效果,并从乳腺对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角度分析秸秆组与苜蓿组奶牛在产奶性能和乳品质方面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效率和改善乳品质奠定科学依据。本论文的试验研究包括两部分:试验一主要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奶牛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试验二主要研究了阴外动脉灌注乳蛋白前体物对奶牛乳腺内短链脂肪酸摄取规律的影响。试验一、试验二均采用2x2交叉试验设计,选择经产(2~3胎)、泌乳中期(99±11 d)、健康无病、体重相近、日产奶量为20.17士1.28kg的荷斯坦奶牛8头,随机将奶牛分为两组,每组各4头奶牛。两组奶牛饲喂不同的日粮,分别为苜蓿组(MF)和秸秆组(CS),试验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共20天,分别为日粮适应期(预饲期)14天,载体灌注期3天,正式灌注期3天。在试验一中,在载体灌注期,苜蓿组奶牛接受载体灌注(阳性对照组1),秸秆组奶牛也接受载体灌注(对照组);在正式灌注期,苜蓿组奶牛继续接受载体灌注(阳性对照组2),秸秆组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第二阶段将两组动物互换。在试验二中,在正式灌注期,秸秆组的奶牛灌注乳蛋白前体物,其余同试验一。然后,分别采集试验奶牛的血样和乳样,测定血样中短链脂肪酸的浓度、比例、乳腺对其的摄取量以及奶牛的产奶性能。在本试验的条件下得出:(1)秸秆组奶牛灌注乳脂前体物前,产奶量、标准乳产量、乳脂肪和乳蛋白产量均显著低于苜蓿组(P<0.05);灌注乳脂前体物后可显著增加奶牛的乳脂率、产乳脂效率和乳蛋白率(P<0.05),达到与苜蓿组相似的水平;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改善奶牛的产奶量、乳蛋白与乳脂肪产量,但仍然低于苜蓿组(P<0.05)。(2)秸秆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可显著提高尾动脉血中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总短链脂肪酸的浓度(P<0.05)。(3)秸秆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乳脂前体物对乳腺内乙酸、丙酸、丁酸、总短链脂肪酸的摄取量、摄取效率和动静脉差均无显著的影响(P>0.05),但在数值上高于苜蓿组。(4)秸秆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乳蛋白前体物可显著提高乳蛋白率(P<0.05),对产奶量、标准乳产量、乳脂率与乳脂肪产量、乳蛋白产量有一定促进效果,但仍然低于苜蓿组(P<0.05)。(5)秸秆组奶牛阴外动脉灌注乳蛋白前体物可趋于显著地提高乳静脉血中乙酸的浓度(P<0.10),降低乳腺内乙酸的动静脉差(P<0.05),缩小了秸秆组与苜蓿组奶牛在乳腺对乙酸的摄取量和摄取效率方面存在的差异。(6)阴外动脉灌注乳蛋白前体物对提高尾动脉血中乙酸/丙酸、(乙酸+丁酸)/丙酸有一定的促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