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中的资本逻辑与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基于中国工业企业的实证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hywhywhy_w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长与分享、效率与公平是人类永恒的研究主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更加积极有为地促进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创造了增长奇迹,但劳动收入未能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基本同步提升,劳动收入份额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基尼系数高位运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资本逻辑如何表现并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演变?改革和开放的制度变迁是如何作用于劳动收入份额演变?改革开放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对外开放,以深化改革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前述问题的研究探索与积极回应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国内学术界长期以来专注于分析劳动收入份额的结果变化、趋势与单因素影响,全面观察与探究改革开放中的劳动收入份额演变与逻辑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旨在较为系统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中工业企业在资本逻辑推动下的劳动收入份额演变过程,结合改革开放的制度变迁以及结构转变的历时性,把握改革开放中的重要节点,全面探究企业所有制与分配方式改革、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以及对外开放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内在演变机制与影响因素,从内部权力配置和租金分享视角解释演变力与动态过程。具体的研究思路是,通过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回溯,确立生产力(实证)分析与生产关系分析相结合的总体研究原则:一方面,基于现代企业理论与不完全竞争理论,从企业和市场主体构建本文理论与实证的应用逻辑框架,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以企业劳资契约与剩余控制权配置为起点,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改革开放在发展生产力过程中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力量、方式与过程,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描绘演变格局;另一方面,利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尝试提出改革开放中资本逻辑的具体演化框架,从生产关系层面解释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根本逻辑,从而为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的部门提供分析、总结改革开放四十年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参考素材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科学依据。以下是本文的结构安排与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提出本文的问题、研究目的及意义,形成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形成文章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系统把握全文研究脉络,并对本文的创新与不足进行说明。第二章,文献综述。经过文献汇总与梳理,厘清本文的三大重要概念:劳动收入份额、内部权力配置、租金分享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各自的构成与测度。围绕劳动收入份额,回溯西方经济学特别是古典经济学的劳动收入份额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劳动收入份额的思想演变过程,通过比较、借鉴与综合,形成基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进行生产关系分析的总体理论支撑和研究原则的设计;在此基础上,整理劳动收入份额“不变论”之后份额演变的理论模型与相关假说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中劳动收入份额变化的历史趋势及阶段特征,总结文献研究中关于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决定体系及影响因素,为后续模型设定和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经济学模型、理论及应用。本章建立并介绍理论设定,提出了本文基本模型,分析了技术范式下的资本逻辑的演化框架,提出了改革开放中资本逻辑演化的具化形式——“技术-组织-关系”基本分析框架,即经济技术范式决定组织技术范式,组织技术范式决定关系技术范式(所有制类型、地位与相互关系、产品分配与形式),并基于要素市场的完善过程与技术扩张带来的全球市场扩大过程在技术、组织与关系范式形成历程中产生的深刻影响,构建了资本逻辑的拓展分析框架和新经济范式更迭的过渡框架,并基于文献综述、基本模型和演化框架,结合现实背景下的企业所有制改革、市场体制改革和对外贸易开放、数字经济的制度变迁,对应现代企业理论、不完全竞争及租金分享理论、对外贸易理论,提出剩余权力配置与租金分享的解释框架,为后文计量分析做出铺垫。第四章,系统研究中国工业企业内部权力配置与劳动收入份额。企业本位是改革的切入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体系及其匹配的分配体系,使得我国劳资契约为基本依据的组织形态、关系形态发生变化。本文借鉴翁杰(2008)、Kumbhaka(2009)和刘长庚(2014)的方法,融合公平理论的观点,本文认为感知公平的意义超过实际公平,自我评估或认可的“公平”收入比实际公平收入更具有学术和现实价值,本章拓展假设了基于劳动者个体特征和企业特征的“公平”收入。基于此,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函数研究发现:资本方和劳动者均具有影响对方剩余的控制权,资本方对劳动方剩余的控制权力上限超过22%,而劳动者控制权边界不足15%,两者差距超过7%,即劳资权力配置的结果为劳动者实际收入偏离“公平”收入超过7%,进而利用超越对数函数,研究劳资份额占比与劳资替代弹性演变的动态过程,发现工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持续降低,资本收入份额持续上升,劳资替代比从60%左右下降至不足5%,意味着资本控制权呈现增强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中央政府干预及《劳动合同法》对契约内公平的权力保障与可能出现违约时的权利保护。第五章,在国内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研究现有市场结构特征通过租金分享能力作用劳动收入份额演化的过程。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化改革与劳动收入份额的研究非常丰富,本章在“公平”收入的假设下,提出劳动者在考虑公平收入时不仅会考虑自身个体特征、企业特征,同时会考虑市场特征,根据租金分享模型,劳动收入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中的收入,不完全竞争中的收入受到市场影响更加明显。本章基于不完全竞争的相关理论,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度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联结中均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特征,在此特征下通过工资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发现,工资能分享部分利润,但其分享能力较弱,进一步通过市场价格加成与租金分享能力分析发现,仅在具有垄断租金来源的企业,租金分享能力同劳动收入份额呈正相关。最后简要讨论了地方政府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及加剧。第六章,纳入国外市场条件,进一步实证检验对外贸易对租金分享能力的影响,进而分析如何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企业价格加成与超额利润持续增长,劳动者是否真的分享了红利?对外贸易对租金分享能力是否直接产生影响或通过企业实力、市场加成、替代收入等变量对租金分享能力产生影响?本章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FGLS方法探究对外贸易等变量对租金分享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贸易有效提高了租金分享能力,企业规模同租金分享能力呈负相关,其系数为-0.1401,其次,外部环境同租金分享能力升降方向一致,外部企业亏损数量解释租金分享能力的系数为-0.1161,价格加成确与租金分享能力呈负相关,但系数仅为-0.0001,说明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加成提升对于租金分享能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也侧面说明持续增加的超额利润基本被资本攫取。第七章,数字经济范式下的资本逻辑与收入分配。在我国设计分配体系的过程中长期强调以按劳分配为主,追求效率和公平,但存在一个由倾向效率到逐步向公平偏移的过程,资本逻辑长期存在并运行。当前工业经济技术范式向数字经济技术范式转变,本章基于新旧技术范式的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分析框架分析了数字资本逻辑的演化表现与“超速”结果,探究技术、组织和新关系范式对劳动收入、劳动关系甚至是劳动的影响。第八章,结论与讨论。通过企业、市场两大主体及与其对应的内部权力配置和租金分享视角,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本文发现资本在企业内部权力配置中存在弱化劳动者权力的倾向,也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持续弱化劳动者的租金分享能力,同时掩盖超额利润总量,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对租金分享能力产生了正向影响,市场价格加成,企业成长与行业发展环境均对劳动者租金分享能力带来了负面影响,即弱化行为在加强,而市场加成在持续上涨的事实说明超额利润被掩盖,我国人口红利等因素带来的超额利润显然被侵蚀,综合实证分析可得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图景:劳动者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被弱化,市场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被先分割到利润中一部分后才与劳动者分享,由人口、制度红利带来的贸易市场加成被资本侵蚀,未能有效增加劳动者租金分享能力与比例。针对上述研究,本文进行了现实和理论的讨论,并从企业劳资契约治理与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市场竞争,转变超额利润来源,提升劳动者租金分享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意见。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选题兼具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目前鲜有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节点,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资本逻辑分析框架,构建了研究改革开放中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基准框架,系统研究改革开放中的劳动收入份额演变及其内在动态机制,以思考和回应改革开放加剧收入分配不公平的质疑,甚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同一化的谬论,证明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结果有一定的现实性、阶段性和暂时性,同时联结企业内部权力配置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租金分享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次,研究方法上,本文基于经济学基础理论,构建了理论应用逻辑框架。本文基于工业企业数据,控制产业结构变化,重点分析制度变迁因素的影响,把握改革开放的历时性,区分1982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企业所有制改革,1992年开始快速建设的社会主义产品与要素市场,2001年开始加速扩大的对外开放对于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影响,分重点聚焦描绘了改革开放中劳动收入份额的演变动态。同时,规避了不同数据、不同口径之间计算结果绝对值差异带来的研究分歧,通过统一数据、统一口径的方式,以便考察其相对变化并进行横向对比;利用生产函数适用性研究最前沿的成果——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等进行计算,最大化保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拓展假设了劳动者根据个体特征、企业特征和市场特征形成的公平收入预期,基于此可以推论劳资博弈的力量比较和收入偏离公平的程度,拓展假设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力市场、在企业特别是在具有垄断租金来源的企业等不同层面分析和评估该公平收入,可以将内部权力分配与租金分享理论结合起来。最后,本文通过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实证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分析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讨论与分析结合起来。
其他文献
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购重组成为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手段。2008年5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正式颁布实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被并方应对上市公司做出业绩承诺。作为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业绩承诺的政策制定初衷在于构建事前承诺机制,以降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风险,实现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理论上,业绩承诺在修正标的公司估值,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给主并方带来不公平性的同时,
学位
在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支付压力不断增加,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又对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后,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机制被赋予调节收入再分配和强化参保缴费激励约束的功能,对于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和提高参保缴费率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在预期寿命延长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基本养老金待遇确定机
学位
The study at hand attempt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Ethiopian commercial banks from 2010–2019.This is a period in which the country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ts growth and trans
学位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实现依赖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构建,长期以来我国区域之间市场存在严重的分割并引起了学者和政府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数据的限制,已有研究关于市场整合的测算局限在省级层面,我国城市间的市场整合程度究竟如何?同时,已有研究关于市场整合的研究停留在地区个体层面,缺乏地区之间至全局的系统探讨,我国城市市场整合网络的总体和局部呈现何种特征?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通过融入世界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一跃
学位
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方法,本文探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媒体报道、网络论坛所呈现的文本语调信息与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关系。不同来源的文本语调信息在上市公司存续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构建理论分析模型,分析了企业所有权性质、政府补助与管理层披露动机对文本语调作用的影响,并在实证分析中进行检验。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着眼于IPO首日回报率,以及后续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超额收益和
学位
如何控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一直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药品费用的居高不下更是一大难题。高昂的药品费用构成中国医疗可及性的主要障碍,不仅增加了患者和家庭药品使用的经济负担,而且给医疗保障资金的可持续带来压力。另外,高昂的药品费用也加剧医药市场和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扭曲,造成药价虚高及不合理/过度用药等一系列医药资源的巨大浪费。药品价格作为药品费用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医药市场资源优化配
学位
区位导向型政策一般是指政府在指定区位设立鼓励性条件从而吸引和引导企业投资行为的政策,而开发区就是一种典型的区位导向型政策。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区位导向型政策作为跨越四十周年的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从经济特区到各类开发区的区位导向型政策建设的历史功绩。近年来,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展露出经济崛起的盛况,而这难以用传统国际商务理论和实践经验解释,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
学位
疫病不同于时病,时疫也不能涵盖所有的疫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前所未有的时空跨度,给传统中医疫病理论带来了诸多挑战,如非时疫类疫病的中医属性如何判定、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治方案如何制定等。针对这些问题,结合中医学对新冠肺炎的临床实践和对既往疫病“因机证治”的综合分析,发现“戾嗜”(戾气对理化环境的亲嗜性)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对相关病原体“戾嗜”的判定,可以为“非风、非寒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对旅游品质的追求,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旅游服务定制已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与常规的旅游产品相比,旅游服务定制产品具有高度个性化和细分化、较高产品定价和高运营成本等特点。如何降低顾客对旅游服务定制产品的价格敏感性,维持与顾客的长期合作关系是旅游服务定制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项难题。因此,如何适应顾客消费升级需求,加快旅游服务定制健康有序发展,推动旅游业企业转型升级
学位
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国保险业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中国保险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问题一直存在,保险消费者效用最大目标与保险公司利益最大化目标不一致导致保险纠纷频繁发生。自1980年中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追求保险业高速发展产生的弊病逐渐显现,销售误导与理赔难等问题禁而不止,保险消费者权益侵害现象客观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险业形态,已阻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