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痛风患者外周血血清白介素-1β水平变化,研究其在痛风炎症发病中的作用;2.初步探讨痛风患者骶髂关节C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痛风患者骶髂关节病变的认识;并探讨痛风与脊柱关节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痛风患者77例,所有痛风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痛风的诊断标准(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订),健康对照组为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群30例。痛风患者收集人口学资料及生化资料,根据有无痛风石分为2组,比较2组临床指标;收集患者双侧骶髂关节CT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点及与病程、发作次数、尿酸水平等指标的相关性;整理46例已行RAS、抗ENAs、HLA-B27检验的痛风组患者资料,血清学阴性者进一步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评估是否符合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欧洲脊柱关节病研究组(ESSG)提出的分类诊断标准及Amor标准)(见附录表3、4)。门诊34例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均采集外周血,采用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1β水平。结果:1.比较门诊34例痛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β水平差异痛风组血清IL-1β水平(4.56±0.99)高于健康对照组(4.00±1.21)(P<0.05),血清IL-1β与UA呈正相关(P<0.05)。2.痛风组临床表现及有痛风石组及无痛风石组血尿酸、病程、发作次数等指标比较,尿酸、病程等与发作次数相关性分析痛风组中19例(24.7%)有痛风石,13例(16.9%)有炎性腰背痛史,32例(41.6%)有足跟痛史。有痛风石组血尿酸高于无痛风石组,病程较无痛风石组长,发作次数较多(均P<0.05),且足跟痛发生率高于无痛风石组(均P<0.05)。尿酸水平与痛风病程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3.痛风组放射学资料痛风患者可出现骶髂关节CT影像学异常表现,关节间隙狭窄43例(58.9%),真空征20例(27.4%),关节面毛糙34例(46.6%),关节缘增生硬化55例(79.5%),骨质侵蚀4例(5.4%);II级以上视为骶髂关节异常,痛风患者骶髂关节CT异常病变发生率为58.9%;38例血清学阴性痛风患者按Amor评分标准共10例(占26.3%)符合脊柱关节病诊断,按ESSG脊柱关节病诊断标准符合者有7例(18.4%)。结论:1.随病程延长,尿酸水平随之升高,更易出现痛风石、跟腱附着点炎。对于痛风患者,要定期检测尿酸,如有必要需规律降尿酸治疗。2.IL-1β可能参与了痛风炎症的发生及发展,可将其作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靶点。3.痛风患者易出现骶髂关节的影像学异常,多表现为关节缘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毛糙。CT分级多以II级为主。病程越长、发作次数越频繁,患者出现骶髂关节骨质破坏的可能性越大;痛风患者可合并未分化脊柱关节病,临床工作中要提高认识,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