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验证本实验组双侧红核脊髓束和双侧皮质脊髓背侧束的定位损伤模型,通过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不同进化程度的中枢神经纤维损伤后,相应脑组织学变化的初期表现。材料和方法:利用自制损伤刀片改良制备SD大鼠颈脊髓双侧皮质脊髓束背侧束(dCST).红核脊髓束(RST)精确定位损伤模型,并通过BBB评分,BDA顺行示踪验证模型。模型验证成功后将1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dCST-2周组(n=3). dCST-3周组(n=3)、RST-2周组(n=3)、RST-3周组(n=3)及假手术对照组(n=3)5组。前4组分别进行颈脊髓背侧皮质脊髓束或红核脊髓束精确定位损伤,假手术对照组采取椎板咬除术,不进行脊髓损伤。造模成功后第2、3周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升主动脉灌流固定、提取脑组织,进行冰冻切片,经过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分析,统计学软件SPSS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造模通过BDA顺行示踪显示皮质脊髓束背侧束(dCST)和红核脊髓束(RST)完全中断,示造模成功。两实验组在损伤后2W时间点活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减少,3W时间点细胞数目可见回升,但均少于假手术组。损伤后RST2w大鼠神经细胞存活率较dCST2w组低,但dCST3W与RST3W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别。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ST组与dCST组tubulin-α表达在损伤后2W时间点与假手术组对比均有降低,损伤后3W时间点表达均有回升,整个损伤后过程中dCST组tubulin-α表达高于RST组,但两组数据组间相对tubulin-α表达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RST组与dCST组GAP-43表达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先升高后略降的过程,RST组GAP-43表达较dCST组维持在更高水平,两组数据组间统计学分析有差异(p<0.05)。结论:进化程度不同的RST与dCST损伤后在相应脑组织学改变上存在差异,在活性细胞计数与GAP-43表达上,RST损伤组优于dCST损伤组。而在神经修复其他因素方RST损伤组是否亦优于dCST损伤组,以及RST损伤后在功能及行为学上是否表现优于dCST损伤有待于进步一步证实,脊髓损伤后修复机制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