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槐花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来源 :湖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ing1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并结合体内外实验研究,探讨槐花散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明确其作用机制。
  方法:1.网络药理学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HHS所含四味药槐花、侧柏叶、荆芥穗及枳壳中的化合物,根据药物相似性(DL)和口服生物利用度(OB )两个指标对化合物进行了评估和筛选;使用PharmMapper数据库收集化合物的潜在靶点,并通过GeneCards数据库收集并筛选UC所影响的靶点,整合后获得HHS中化合物治疗UC所涉及到的潜在靶点;借助KOBAS3.0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10.5数据库构建复杂的“化合物-靶点-通路”拓扑网络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通过分子虚拟对接预测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2.体外实验研究。采用脂多糖(LPS)诱导构建RAW264.7的炎症细胞模型,ELISA试剂盒检测造模细胞中相关炎性因子IL-6和TNF-α含量,确定HHS对结肠炎症的治疗作用,并检测活性成分芦丁、槲皮素、槲皮苷、山奈酚对IL-6和TNF-α的影响,验证其抗炎作用。体外作用机制初步研究,采用免疫印迹法探究HHS对于结肠炎症反应中EGFR/PI3K/AKT/HIF-1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情况的影响。3.体内验证试验。使用5%DSS溶液诱导UC小鼠模型,通过DAI评分,H&E染色,以及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的含量,评价HHS的药效。进一步使用免疫印迹法研究HHS对EGFR/PI3K/AKT/HIF-1/VEGF通路轴的作用,分析其作用机制。
  结果:1.网络药理学研究,从HHS中筛选出23种化合物,共获得239个化合物靶点,450个UC靶点。其中有97个共有靶点。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拓扑网络,根据Degree值筛选排名前十的潜在靶点:PLA2G2A、PIK3R1、EGFR、KDR、GSK3B、ODC1、BACE1、SRC、CA2、CA1。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中,AKT1、KDR、ALB、EGFR、PIK3R1、MAPK1交联度较高。整合分析靶点信息,最终获得的关键靶点为EGFR、KDR、PIK3R1。KEGG通路富集共得到185条途径,按设定值(P<0.05,计数>8)筛选得到58条通路。排名前三位的信号通路为HIF-1、PI3K/AKT以及VEGF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得到843个GO条目,主要包括蛋白质转运、脂肪酸代谢、活性氧代谢、肽基酪氨酸自磷酸化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活性化合物和关键靶点EGFR、KDR、PIK3R1的对接分数大于阈值,山奈酚,槲皮素,槲皮苷,芦丁对接分数较高。2.体外抗炎作用研究,以10μg/mL浓度的LPS诱导RAW264.7细胞能形成稳定的细胞炎症模型,分别以终浓度0.5、1、2、4mg/mLHHS处理细胞24h后,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含量,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HHS均显著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同时,使用活性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酚、槲皮苷分别处理RAW264.7炎性细胞,IL-6和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体外作用机制研究显示,HHS抑制了EGFR、P-PI3K、P-AKT和HIF-1α的表达,且呈现剂量依赖性。3.体内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低(0.52g/kg)、中(1.04g/kg)、高(2.08g/kg)剂量的HHS均可以降低DAI评分,增加UC小鼠结肠长度,并显著降低UC小鼠的结肠组织MPO活性以及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的含量。体内WesternBlot实验表明,HHS可以抑制EGFR,P-PI3K,P-AKT,HIF-1α以及VEGFR-2的表达。
  结论:HHS及其活性成分可以降低炎症状态下RAW264.7细胞中炎性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含量,可以抑制EGFR/PI3K/AKT/HIF-1/VEGF信号通路,并对UC小鼠具有治疗作用。HHS治疗UC可能与EGFR,KDR,PIK3R1等关键靶点及其共表达蛋白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小麦叶锈病和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因其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性、流行频率高、分布范围广等特点,一旦条件适宜便可迅速发展。自上世纪中叶建国以来,全国爆发多次大规模的小麦叶锈、条锈病害流行,直接造成小麦质量和产量不同程度的损失。目前,选育和利用优良的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为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小麦抗叶锈病基因鉴定和成株抗叶锈、条锈病QTL分析两部分:  第一部
学位
苹果病毒病害是造成我国苹果“单产低、品质差”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苹果病毒病有很强的危害性,而且会造成树体系统侵染,果树感染后终生带毒,跟“癌症”一样难以治愈。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在我国苹果园中发病率很高,普遍发病,该病毒除了可以侵染所有的仁果类植物外,也可以侵染核果类果树,此外一些野生植物也是该病毒的寄主,常规的苹果品种一般
嗜线虫致病杆菌HB310菌株(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Xn HB310)是本实验室从中国河北省土壤中筛选到的一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该菌株对多种农业害虫均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在前期的实验及基因序列检索中,发现在X.nematophila基因组序列中存在一种特殊的二元毒素基因pirAB,文献显示该毒素基因对多种昆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具有很好的研
由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引起的马铃薯早疫病是我国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病害之一,常造成大面积减产,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无性孢子是早疫病菌最常见的传播和侵染方式,探索早疫病菌分生孢子形成调控途径中关键基因的功能,对了解早疫病菌无性产孢机制以及寻找病害防治新靶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早期研究显示,wetA基因在丝状真菌无性产孢中心调控通路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通过融合P
小麦叶锈病是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一种气传性病害,危害范围广泛,给我国小麦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抗病品种的选育及种植是预防小麦叶锈病最根本、最有效的方式。但毒性变异产生的新毒性小种往往造成小麦抗性的丧失,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已证实小檗是小麦条锈、秆锈菌发生有性生殖的转主寄主,其后代群体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我国小麦叶锈菌有性世代的研究尚不完善,在病
小麦叶锈病是由隐匿柄锈菌(Puccinia triticina)侵染的一种气传性真菌病害,在全世界范围均有发生,对小麦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我国小麦叶锈病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关键因素。但由于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多样化及毒性的频繁发生变异,导致小麦抗叶锈性不断丧失,所以病害的防治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因此,研究小麦叶锈菌致病的分子机制对控制小麦叶锈病尤为重要。  本论文通过构建三个小麦叶锈
蜜蜂蜂毒(honeybeevenomorBv,下称蜂毒)是重要的蜂产品和古今中外应用广泛的天然药物,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蜂毒磷酸脂酶A(BvPLA)和透明质酸酶(BvHya)是蜜蜂蜂毒的2个主要功能性蛋白,是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有效药用成分和工具酶,也是具有杀虫和抗菌作用的生物活性成分.该论文开避孕药了中华蜜蜂(A.ceranacerana,中蜂)、意大利蜜蜂(Apis
学位
目的:通过收集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处方,挖掘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遣方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失眠提供临证思路。  材料与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331诊次处方,统计处方中的药方及药味并建立数据库,统计药方及药味的频数频率,通过IBMSPSS22.0和IBMSPSSModeler18.0软件对药方及药味进行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完成数据
学位
游离脂肪酸(FFAs)是中性脂肪分解的一种产物,是生物体内热量的直接来源(即在肌肉活动所需能源肝糖耗尽后,脂肪组织分解中性脂肪成游离脂肪酸,作为后能源使用),维持长时间活动所需的物质,也是导致氧化应激的物质之一。游离脂肪酸大部分与白蛋白结合,存在于血液中,血清中所含内源性游离脂肪酸的浓度与生物脂类代谢、糖代谢及内分泌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脂质代谢异常,使血脂含量过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
学位
糖尿病是困扰全世界的三大流行病之一,临床上糖尿病胃轻瘫是由此引起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血糖失控引发病人临床上呈现进食进药困难等问题,透皮给药可在减轻病人胃肠道负担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血糖。利格列汀作为一线降血糖药物安全度高,即使肾损伤病人都无需调整服用剂量。因此,本课题以利格列汀为主药,依据进口药品复核文件和相关专利初步拟定凝胶含0.1%活性成分,卡波姆980、二乙二醇单乙醚、甘油、羟苯乙酯、三乙醇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