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伤修复是人类的永续需求,而实现伤口闭合或受损组织复位固定是创伤修复的先决条件。相比与其他创伤修复方式如缝合线、吻合器、贴片等,生物粘合剂具有操作便利、不造成二次组织损伤、广泛的伤口适应性等优势,是理想的创伤修复材料。生物粘合剂以液体形态附着在受损组织界面(界面黏附,adhesive),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固化形成结合作用(共黏附,cohesive),从而实现伤口闭合或组织复位固定。因此,在具备良好界
【基金项目】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020B151512007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修复是人类的永续需求,而实现伤口闭合或受损组织复位固定是创伤修复的先决条件。相比与其他创伤修复方式如缝合线、吻合器、贴片等,生物粘合剂具有操作便利、不造成二次组织损伤、广泛的伤口适应性等优势,是理想的创伤修复材料。生物粘合剂以液体形态附着在受损组织界面(界面黏附,adhesive),在外界环境刺激下固化形成结合作用(共黏附,cohesive),从而实现伤口闭合或组织复位固定。因此,在具备良好界面黏附的基础上,实现粘合剂与不同组织力学性能的完美适配,可减少材料和组织间力学性能差异而导致的炎症反应和应力集中等问题,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共黏附形式。然而,人体组织种类多、力学性能差异大,目前尚未有力学性能可与不同软-硬组织适配的粘合剂产品或研究报道。有鉴于此,通过构建一种力学性能可调控与不同软-硬组织力学适配的粘合剂作为可用于多种创伤组织修复的手段,是本研究的主旨。本研究构建一类弹性模量调节范围广的生物粘合剂,并探索其与多种常见组织器官力学适配的可能性,然后在其中选出几种代表性组织作为研究用对象,系统评估这种力学适配性粘合剂对创伤组织的固定及伤口闭合、修复效果。(一)力学性能可与多种组织适配的新型生物粘合剂构建本研究选择聚氨酯这种力学性能可调节的生物材料作为粘合剂研究对象,通过开发不同聚氨酯预聚物的合成以及新型固化剂的,构建力学性能可控、快速固化的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并考察其理化性能、力学性能和生物安全性。(1)合成基于不同链长聚乙二醇(PEG)、交联度的脂肪族和芳香族聚氨酯预聚物,以及不同链刚性的仲胺酯固化剂,固化时间可以在数十秒到数分钟可控调节;(2)将不同聚氨酯预聚物和仲胺酯结合,可实现粘合剂弹性模量从8.1 k Pa-0.66 GPa的可控调节,并达成与人体多种软-硬组织的力学性能匹配。此外不同聚氨酯粘合剂还影响其成胶后热力学、溶胀行为及微观结构等性能。这种双组分聚氨酯粘合剂具有低细胞毒性,因此可用于组织的粘合。(二)力学适配性粘合剂在不同软/硬组织的应用研究选择4种力学性能不同的软硬组织:肺部、肠道、皮肤和骨作为对象,通过体外模拟和与商用粘合剂对比,从粘合强度、湿环境黏附性能、黏附疲劳性能和黏附界面等角度,系统评估与组织力学匹配的粘合剂对不同组织的粘合效果。结果发现其在肺部粘合方面具有比商用PEG类肺胶更大的粘合强度和黏附能,肠道粘合方面具有比缝合线更好的封堵效果,皮肤粘合方面表现出比商用α氰基丙烯酸酯医用胶更出色的柔韧性,骨粘合方面具有比商用骨水泥具有更强粘合强度。更重要的是这种力学适配性粘合剂,在与不同组织粘合方面,均具有良好的黏附疲劳性能;这一点对处于不断运作、力学环境复杂的组织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内研究发现,力学适配性聚氨酯粘合剂可实现巴马猪肺部漏气伤口的持续可靠封堵,避免“气胸”现象;实现全贯穿巴马猪肠道泄露的有效封堵,避免肠道术后粘连;实现巴马猪背部皮肤全贯穿伤口的粘合,具更快的伤口愈合效果;实现山羊大腿胫骨小段缺损的承重和运动能力的恢复,固定成功率是商用骨水泥的2倍。总而言之,本研究通过构建可与多种组织力学适配的粘合剂,并从粘合强度、黏附疲劳等角度阐明其与不同组织的体内外粘合规律,为发展可用于人体不同组织器官损伤修复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未来发展途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对太阳能、氢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使用或将成为解决困境的绝佳机遇。探索新材料科学,开发新技术,开发廉价、易得的能源,是当今科研工作者肩负的责任与义务。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而氢能具备热值高、无污染等特点,是极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自上世纪90年代之后,广大科研工作者纷纷投入有机太阳电池与光催化制氢等研究课题,并取得了
基于电网换相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势,目前在跨区域电网间的互联与大容量远距离输电中获得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实际工程的运行,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问题也逐渐凸显,已成为交直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本文围绕直流输电系统的谐波问题,建立了涵盖直流一二次系统的谐波分析模型,从谐波的传递与耦合两个维度,针对直流线路的传递特性、换流变的饱和效应、控制系统的响应特性以及谐波对换相失败评
心肌梗死(MI)和心力衰竭(HF)是最常见的两种心血管疾病(CVD),MI是HF的主要诱因。MI常常伴随着心肌细胞的大面积死亡,而成熟心肌的再生修复能力有限,无法弥补损失的心肌细胞,严重危害心脏功能。与此同时,现阶段临床药物和手术治疗在促进心肌细胞再生以及恢复心脏功能方面的效果有限。细胞治疗和心肌组织工程的出现为促进心肌再生修复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目前已有多种来源的种子细胞被用于治疗MI,而心肌组
电致荧光变色材料在外界电压的控制下可以进行荧光强度或颜色智能变化的材料,由于电信号与荧光信号具有高灵敏性、可视化和调控可逆性的特点,使电致荧光变色材料在高级防伪、智能显示和检测传感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然而很多电致荧光变色材料在聚集态下会产生荧光猝灭即聚集导致发光猝灭(ACQ)的问题,使材料在变色过程的荧光信号较弱,使其荧光开关对比度较低,不利于对其进行基础性研究与应用性开发。在材料结构中引入
光学玻璃BK7具有优异且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生物医疗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光学玻璃的磨削加工能够兼顾高效率及高精度的加工需求,而近年来工程砂轮因其优秀的磨削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磨削机理仍未明确,因此目前工程砂轮在光学玻璃上的应用较少。本文首先对工程砂轮表面的磨粒排布的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新的工程砂轮排布模型,解决了旧模型对排布角度的限制。同时,为了更好地描述不同砂轮表面磨粒排布
针对空军战略转型对人才需求发生的变化,紧紧围绕部队岗位能力需求,探讨了新时代空军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文章首先聚焦空军部队使命任务,瞄准一线部队人才需求和新质新域力量发展,提出院校需尽快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课程体系设置。其次,要持续深化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牢固树立“为战育人”的教学理念,突出“学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信息化技术运用。最后,针对
为应对全球变暖的气候危机,探索绿色、环保的新型制冷技术成为当下制冷行业迫切解决的问题。基于卡路里(Caloric)效应的新型制冷技术采用具有特殊热效应的固体材料作为制冷工质,具有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运行安静等特点,其中,基于磁热效应的室温磁制冷技术被认为是缓解气候变化压力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案。应用于室温范围内的磁制冷技术仍不够成熟,现阶
从液相中结晶是经典的分离、纯化单元操作,对晶体产品的质量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目前,晶体产品的生产呈现多样化、精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趋势,对晶体形态、溶解度、溶解速率、压缩性和生物利用度等产品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提出高效可靠的调控方法,研究者对液相结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索。本文采用实验、在线-离线表征结合分子模拟方法,探讨了添加剂和溶剂、聚合物模板、水凝胶等诱导方法对模型物结晶形态的影响,
蛋白质是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同时也是自然环境中微生物、植物和动物与各类材料表面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蛋白质在溶液和界面处的变性、吸附、折叠等行为与其功能有着密切联系。研究环境因素对蛋白质的溶液和界面行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理解蛋白质功能实现的机制和蛋白质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在本论文中,作者应用低场核磁共振弛豫谱、和频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溶液中和界面处的蛋白质与多肽的变性、吸附、折叠等行为进
黄钾铁矾[KFe3(SO4)2(OH)6]是酸性矿山废水(AMD)环境中常见的铁硫酸盐次生矿物,其具有广泛的类质同象特征,能够共沉淀水体中的砷(As)等重金属离子。然而,黄钾铁矾属于亚稳态矿物,环境条件改变易引起黄钾铁矾溶解或相转变为其他热力学更稳定的矿物如针铁矿和蓝铁矿等,使得其固定的As释放,进入水体。微生物活动是影响黄钾铁矾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硫酸盐还原菌(SRB)是AMD环境中常见的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