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南京新城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城”即元末朱元璋在南京所建的吴王之城,它是南京城市史及城市考古研究者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座城池。说熟悉,是因为《明太祖实录》中提及“新城”的一则史料被学界大量引用,奉为经典,成为明代南京城建研究最重要的史料来源。说陌生,是因为在对这条关键史料的解读中,由于《明史》相关记载的干扰使得“新城”地位被抹杀,一些学者将其等同于《明史》中的“改筑应天城”,进而迈向明南京城墙及都城营建研究的领域,很少有人再去关心“新城”曾经作为一个具有独立城池属性、清晰时间边界、完整地域范围的王城存在。这一忽视,使建于元末、改造于明初的南京新城长时期内没有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有鉴于此,用历史学、考古学及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指导,以解开“赘城”之谜为切入点,探讨“新城”被忽视的原因、重启新城的基础研究、理清新城与京城之间的关系、还原新城的历史地位便是本文核心目的和写作意图所在。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绪论”。本章通过对选题缘由、研究综述、学术意义、研究路径等问题的探讨,力图将论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思路清晰的呈现出来。第二章“赘城考”。本章以赘城的性质与成因研究为切入点,通过考辨认为“赘城”是元末南京新城北墙的一部分,经过初建和加固两次建设而成,最终在明初随着新城北墙的拆除而被遗留。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则有待于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新城建设问题做一详尽研究。第三章“新城建设时间考”。本章经考证得出新城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主体完工于吴元年(1367)的结论,为后文的研究打下基础。第四章“新城范围与长度考”。本章核心在于提出已完工新城北墙由赘城达清凉山的具体走向,同时笔者根据对新城范围的研究,首次测算出新城长度为四十余里,完成了对《明太祖实录》中经典史料的大胆质疑。第五章“新城的加固与改造研究”。本章充分利用新城基础研究的成果,从新城建设的视角探讨了南京城在明初加固、改造并最终形成京城的过程,通过这一努力,新城和京城这两大历史阶段被有序的衔接起来。第六章“新城与京城的关系研究”。本章对新城与京城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否定了学界将二者等同的观点,提出它们在时间、空间、主体上的继承关系,并从城市性质、建设背景、建设人员等角度做出对比研究。第七章“有关新城的其它问题研究”。本章对幕府门、墙中墙、“准外郭”、京城长度这四个前文没有具体涉及但却与新城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考论,认为幕府门是位于南京鼓楼岗上的新城北墙城门,这既解决了幕府门性质、地址及消失之谜,又为北墙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墙中墙研究首次全面梳理了以往论著中的调查发现,去伪存真,在获得准确资料的前提下对墙中墙的基本情况和与新城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准外郭”是本文首次提出的概念,其目的是在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前提下,对新城时期的外围城墙做出扩展性研究;学界对京城的准确长度一直众说纷纭,由于它与新城关系密切,不能正确释读新城的建设过程和长度,便无法对京城长度做出合理解释。本文利用新城研究的系列成果,经过仔细考证,首次明确提出京城长33.547公里的观点,希望以此为例,为将来进行新城与京城的互动研究做出尝试。七章正文之后附一“结语”。“结语”从“赘城”新解、基础研究、体系构架、专题探讨四个方面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在回顾研究、指出不足的同时,认为未来的新城研究应当拓宽领域,从城墙扩大至王城营建的方方面面,最终以“新城史”研究为目标,为南京城市史的研究做出贡献!
其他文献
城市地—气之间的能量、物质交换过程是研究城市气候效应的关键问题之一。开展城市地表能量平衡的观测有助于提高模式在城市地区的预报水平。然而由于城市下垫面的极度非均匀性使其研究难度增大,目前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建筑物鳞次栉比的超大城市区域开展地表能量平衡的观测依然比较少见且富有挑战性。本文利用上海中心城区(建筑高度8-150m)徐家汇(XJH)通量站一整年(2012.12-2013.11)的观测资料,分析了
北极是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增温最强的区域。随着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异常增暖和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其气候变率增强、影响增大,越来越成为影响北半球的天气和气候、尤其是一些极端天气事件的关键区域。然而,受到不同的天气事件和环流变化的定义方法、判别标准和分析手段的影响,北极的气候变化对中低纬度的影响及其中的动力过程和机理依旧是当前研究的焦点和难点。本文从瞬变扰动能量的角度来考察北极海冰对东亚冬季天气的影响及机理。
上世纪90年代末,两个团队通过测量Ia型超新星的光度距离,各自独立地发现我们的宇宙目前正在加速膨胀。后来其他的一些观测,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宇宙大尺度结构和重子声波振荡,均为宇宙加速膨胀提供了坚实证据。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不清楚宇宙加速膨胀的物理原因到底是什么。为了解释宇宙加速膨胀,通常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方案是认为广义相对论仍然可以精确描述宇宙在大尺度上的演化,因此将加速膨胀的原因归结为一种
季风降雨影响东亚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生存等,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准确的季风降雨预测可以规避灾害与减少损失,但目前仍存在争议。研究与未来类似的间冰期时期东亚季风降雨的变迁与全球温度的联系,例如暖的早更新世(2.6-1.65Ma)和中布容事件之后(0-0.43 Ma)的间冰期时期,可以更好地理解季风动力学,并为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东亚季风降雨的预测模型提供参数和约束。然而,这两段暖的间冰期时期的东亚季风
区域再分析数据集作为一种同时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同化、预报模式的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以及长时间连续性的大气最优估计数据,能够提供数据覆盖区域内具有动力及物理过程约束的多种大气状态信息。作为全球再分析数据集的重要补充,区域再分析资料凭借自身独特的性能优势,成为组成全部大气数据信息集合的重要一员。借助于区域再分析资料提供的丰富信息增益,许多大气过程的现象与机理得到了验证与解释。因此,区域再分析资料有助于丰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工艺和器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研究新材料、开发新结构成了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近来,由于具有特殊的结构和物理特性,二维材料为实现新型纳米电子和光电子器件提供了机遇。作为现代(光)电子器件最基本的元素,掺杂的半导体对于在二维层状材料中复制硅基器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二维材料原子层薄的特点使得它难以通过传统的离子注入法进行掺杂,进而阻碍了二维器件的发展,如何实现
动力系统是Poincare等人在经典力学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的研究中提出的概念,在众多学者的倡导和推动下,该理论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并在天体力学、数值计算、量子力学、理论物理、微分几何等多个学科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S.Aubry与J.Mather在正定哈密顿系统的研究之中各自独立发展了一套整体变分法,并由J.Mather推广到高维Tonelli拉格朗日系统,我们现在称为Aubr
SL(2,R)cocycles是动力系统领域中的重要研究对象。由于其丰富的动力学性质以及与算子谱理论广泛的联系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研究SL(2,R)cocycles的动力系统性质和广义Harper算子的谱结构。在第一章中,我们简要介绍了 cocycle的基本动力学概念和性质,包括Lyapunov指数和旋转数的定义以及可约性和双曲性。然后我们介绍了一些拟周期Jacobi算子的谱理论
Ramsey定理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30年,由英国数学家及哲学家E.P.Ramsey提出,并且至今依然让图论和组合方面的很多学者为之着迷.它研究的是一个充分大的结构里给定子结构的存在性问题,它印证了完全无序是不可能的.Ramsey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在代数学、信息论、逻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很多诸如N.Alon,P.Erdos,J.H.Spencer和E.Szemeredi这样
二次丢番图方程是数论中经典又活跃的研究课题。拉格朗日在1770年证明的四平方和定理断言每个自然数(即非负整数)都可以表示成四个整数的和。本文研究自然数的二次多项式表示以及有限域上与平方元有关的置换问题。首先我们研究通用的二次多项式。对整系数二次多项式f(x,y,z)如果每个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f(x,y,z)(其中x,y,z为整数),我们就说f是通用的。我们利用了二次型算术中的Siegel-M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