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对知识、信念和偏好的研究基本上没有关注我们是如何被社会关系所影响的这个问题。QQ空间或者Facebook的“社区”也许是最简单的社会结构。它的背后只有一个称为“朋友”的对称的关系。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我们仍然可以得到一个与之相关的有趣的模型。我们把一个“社会群体”定义为一个在朋友关系下封闭的主体集,然后就得到了一个这样的世界集:它由许多重合的“社交圈”组成。我们可以在其中谈论主体的知识和偏好。我们还可以加入宣告算子和建议算子,从而谈论主体知识和偏好的动态改变,甚至社交圈本身也是可以谈论和改变的。基于这样的想法,本文在Jeremy Seligman[2]中建立的逻辑之上提出了一个群体的动态认知偏好逻辑CDLp,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多主体系统,或者说它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多主体系统,因为“群体”概念本身就说明了主体之间是互相联系的。第一章提出了两个问题,通过分析Basic Preference Logic和Dynamic Preference Logic的语言和语义,呈现了理解CDLp所必备的基本知识,也说明了它们为什么不足以处理我们提出的问题。第二章中,我们介绍了多主体的静态认知偏好逻辑CSLp,给出了其语言和语义,在涉及到混合逻辑语言的内容上给出详细解释。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和精彩之处。我们在CSLp基础上通过添加两个偏好升级算子得到了CDLp.我们给出了这两个偏好升级算子的语言和语义,说明了它们各自给模型带来的变化,从而揭示了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偏好升级是需要触发的,所以我们定义了两种群体建议,它们分别触发两个偏好升级算子,而这种触发在系统中是可以用逻辑语言表达的。我们也分析了这种触发机制的合理性,并给出了第一章中两个问题的解决结果。在第三章的最后,我们给出了CDLp的公理系统及新添加算子的规约公理,并证明了这些规约公理,从而通过把CDLp规约为相应的静态语言完成了其完全性的证明。第四章是一个讨论章节,我们指出了CDLp的广阔应用前景,但也分析了该系统的若干不足,并且针对这些不足讨论了将来的一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