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乳腺癌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向。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延长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无病生存率、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如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等,据相关数据统计,80%患者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均会出现骨髓抑制,其中尤以白细胞减少最为典型。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如骨痛、发热、感冒样症状等。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其还可能刺激某些恶性细胞生长,还可能使得骨髓储备短缺,加大后期化疗的难度。中医药一直致力于开展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研究,已有临床文献研究证实无论是单药亦或是复合制剂对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但观察发现其疗效评定标准单一且缺乏统一标准,结果评估可信度不高,临床应用亦发现未取得文献研究相比拟的优势。艾灸疗法有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临床应用发现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升白细胞。因此,开展中药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研究拓展了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研究思路与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社会价值。
方法:
采取前瞻随机对照设计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乳腺癌进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化疗后第1-14天艾灸加服健脾补肾方,对照组则在化疗后第1-14天仅服用补肾健脾方。观察时间及指标:①化疗后第7天、第9天、第11天中性粒细胞水平变化;②化疗后第1天、第20天中医症状评分;③化疗后第20天纪录G-CSF使用情况;④治疗的不良反应。
结果:
1.基线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6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肿瘤类型、病理分型、TNM分期、病理分化、分子分型、化疗方案、化疗疗程上无差异(P>0.05);在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化疗后第1天脾肾两虚症状评分上无差异(P>0.05);
2.两组在化疗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分度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整个化疗疗程中,Ⅰ、Ⅱ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分度对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63>0.0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分度对比,治疗组Ⅲ度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22%,对照组发生率约为41%,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05)。
3.在出现粒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用时方面比较,化疗后第7天治疗组仅出现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对照组对比,恢复正常用时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化疗后第11天,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治疗组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化疗后第9天,两者在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05)。
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况:治疗组有5人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有13人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粒细胞使用总量上比较,治疗组亦少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25<0.05)。
5.在脾肾两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显示艾灸加健脾补肾中药对比单纯中药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尤其是显著改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P<0.05)。
结论:
1.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对比单纯健脾补肾方可减少Ⅲ度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对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影响不显著。
2.对于化疗后出现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对比单纯补肾健脾方,可显著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用时;对于化疗后出现Ⅲ度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但优势不明显。
3.使用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可显著改善临床不适症状,由此说明,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不适感减轻。
4.健脾补肾方联合艾灸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乳腺癌位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向。化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在延长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无病生存率、延缓疾病进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如血液系统毒性、胃肠道反应、肝肾损伤等等,据相关数据统计,80%患者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均会出现骨髓抑制,其中尤以白细胞减少最为典型。目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主要药物之一,但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最常见的如骨痛、发热、感冒样症状等。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其还可能刺激某些恶性细胞生长,还可能使得骨髓储备短缺,加大后期化疗的难度。中医药一直致力于开展治疗白细胞减少的研究,已有临床文献研究证实无论是单药亦或是复合制剂对于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显著,但观察发现其疗效评定标准单一且缺乏统一标准,结果评估可信度不高,临床应用亦发现未取得文献研究相比拟的优势。艾灸疗法有益气健脾养血的功效,临床应用发现其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提升白细胞。因此,开展中药联合艾灸治疗乳腺癌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研究拓展了化疗致白细胞减少的研究思路与领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社会价值。
方法:
采取前瞻随机对照设计方法: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乳腺癌进行含蒽环类药物化疗方案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化疗后第1-14天艾灸加服健脾补肾方,对照组则在化疗后第1-14天仅服用补肾健脾方。观察时间及指标:①化疗后第7天、第9天、第11天中性粒细胞水平变化;②化疗后第1天、第20天中医症状评分;③化疗后第20天纪录G-CSF使用情况;④治疗的不良反应。
结果:
1.基线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病例64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两组在年龄、肿瘤类型、病理分型、TNM分期、病理分化、分子分型、化疗方案、化疗疗程上无差异(P>0.05);在化疗前中性粒细胞水平及化疗后第1天脾肾两虚症状评分上无差异(P>0.05);
2.两组在化疗后不同时期中性粒细胞下降程度分度对比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整个化疗疗程中,Ⅰ、Ⅱ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分度对比,两者无显著差异(P=0.063>0.0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分度对比,治疗组Ⅲ度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约为22%,对照组发生率约为41%,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0.05)。
3.在出现粒细胞减少至恢复正常用时方面比较,化疗后第7天治疗组仅出现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与对照组对比,恢复正常用时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化疗后第11天,两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但治疗组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用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化疗后第9天,两者在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快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05)。
4.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情况:治疗组有5人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照组有13人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粒细胞使用总量上比较,治疗组亦少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25<0.05)。
5.在脾肾两虚症状积分方面,治疗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0.05)。显示艾灸加健脾补肾中药对比单纯中药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尤其是显著改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食少纳差、腰膝酸软(P<0.05)。
结论:
1.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对比单纯健脾补肾方可减少Ⅲ度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对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影响不显著。
2.对于化疗后出现Ⅰ度及Ⅱ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对比单纯补肾健脾方,可显著缩短中性粒细胞恢复正常用时;对于化疗后出现Ⅲ度及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有一定疗效,但优势不明显。
3.使用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的患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可显著改善临床不适症状,由此说明,补肾健脾方联合艾灸进行治疗,患者病情平稳,不适感减轻。
4.健脾补肾方联合艾灸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