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常规针剌结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针刺后行麦粒灸疗法的治疗作用,旨在探索一种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更佳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麦粒灸,对照组采用针刺法治疗。隔日一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总共4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及随访期(治疗后3个月)采用House Brackmann评分表确立的评分标准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评价指标,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以SPSS19.00统计治疗前、后、随访数据,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等,以确定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病例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针灸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共收集60例纳入研究。筛选60例符合标准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数据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组内、组间计量资料分别选用配对t检验和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
经SPSS19.00软件处理结果表明:(1)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H-B分级相比较,观察组效果显著。(P<0.01)(2)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FDI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效果显著。(P<0.01)(3)治疗结束两组患者HB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结束两组FDIP、FD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5)总体疗效方面,观察组痊愈6例、显效21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二者相比较P<0.05,表明二者具有差异性。
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普通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普通针刺治疗且具有远期疗效,安全可靠,为最佳治疗方案.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比常规针剌结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观察针刺后行麦粒灸疗法的治疗作用,旨在探索一种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更佳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麦粒灸,对照组采用针刺法治疗。隔日一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总共4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2天。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及随访期(治疗后3个月)采用House Brackmann评分表确立的评分标准和面部残疾指数调查问卷(FDI)作为评价指标,并随时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以SPSS19.00统计治疗前、后、随访数据,并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等,以确定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病例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针灸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共收集60例纳入研究。筛选60例符合标准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使用数据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的资料组内、组间计量资料分别选用配对t检验和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P为双侧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结果:
经SPSS19.00软件处理结果表明:(1)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H-B分级相比较,观察组效果显著。(P<0.01)(2)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期与治疗前FDI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效果显著。(P<0.01)(3)治疗结束两组患者HB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结束两组FDIP、FD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5)总体疗效方面,观察组痊愈6例、显效21例、好转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二者相比较P<0.05,表明二者具有差异性。
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普通针刺结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普通针刺治疗且具有远期疗效,安全可靠,为最佳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