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是在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艺术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跨学科性文学批评。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轫至今,生态批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已经成为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门显学。生态批评视文学为救赎性行动,是直面人类现实处境的实践理论。因此,美国著名生态批评学者劳伦斯·布伊尔(Lawrence Buell)认为,当前生态批评不仅要深入探究文学想象中引发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更要强调行动主义精神,挖掘环境文本内在的社会正义和功用价值,专注于生态思想产生的社会效果及现实转换,建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同时注重全球化语境下地方意识的生态建构。本文以生态批评为视角,结合“再栖居”思想和“生态区域”概念,对安妮·普鲁的三部小说进行研究与阐释,剖析其中蕴含的生态思想、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安妮·普鲁是美国著名当代作家。她的作品多以北美现代化进程为叙事纬度,通过翔实的生态与环境描写,展示现代文明与经济发展对生态区域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批判人类依靠征服自然获取繁荣的中心主义价值观。她用丰富的文学想象将真实发生的生态危机进行再加工,呼唤现代人重建与自然的诗意审美关系,在传统生态智慧和现代环境素养的指引下再次栖居生命源头的大地。普鲁的作品不仅从深层生态视角出发提出了人类该往何处去的问题,而且建设性地给出了救度“处于危险的世界”、实现人类重归乡土感受生命大地的复归方式,即再栖居。同时,普鲁本身也是再栖居生态理论的实践者。因此,她的作品充满行动精神和现实价值,符合具有前瞻意义的时代思潮。作品中,普鲁在三个生态区域—新英格兰、美国得克萨斯长条地和纽芬兰—分别构建了三种人类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即“失去栖居”,“生态恢复”和“再栖居”。分别展示了人类按照理想化田园意象,肆意改造自然环境,将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推向崩溃边缘的过程;面对危机四伏的生存环境,人们开始采取实际行动,试图修补破坏殆尽的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和谐美好的家园;最后,重返乡土的人们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破毁史,学习原住民“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在保护和重建栖居之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收获生命真谛,进而完成与地球家园的再次融合。论文共有五章构成。第一章引言先简要介绍安妮·普鲁以及评论界对她的研究现状,继而介绍生态批评的起源,海德格尔生态哲学观、“大地伦理学”、深生态学思想和再栖居理论观点,为后面的讨论做出铺垫。第二章探讨普鲁早期作品《明信片》所揭示的人类中心式田园意象与生态破坏之间的必然联系,剖析理想化乡村模式的本质,亦即:人类将自然界视为没有生命、没有历史的客体,是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供养者,是可以随意按照想象进行塑造的对象。这种将文化置于自然之上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是人们无法重归大地的根本原因,同时它也将整个世界引向危险的边缘。第三章论述长篇小说《老谋深算》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这部作品是作者对西进运动和拓荒精神的反思与解构,是对美国传统文化中“人类依靠征服自然获得繁荣”的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强烈批判。拓居者把自然视为源源不断的财富源泉,扰乱大草原生态区域原有的古老平衡,从而导致三十年代肆虐全美的尘暴。然而当地人并没有从历史中汲取应有的生态教训,直到今天,老一辈拓荒者无视土地伦理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在当地依然占上风。好在面对跨国农工垄断集团对西部土地的大举进攻,部分当地人的家园意识开始觉醒,他们试图通过建立“草原复兴计划”修复伤痕累累的生态环境。第四章围绕《船讯》中的再栖居生态观展开论述。普鲁首先拷问现代人“生态无意识”的自我中心式生存状态,接着提出“再栖居”的合理设想和尝试,帮助失去自然之根的人们重新建立与自然的互动生成关系,建构和谐的生态之网。再次栖居的实现不仅要求人类树立“诗意栖居”的生态整体观,而且要求人类全面了解栖居所在,运用生态知识保护与重建和谐的地球家园。因此,布依尔说“再栖居”是全球化时代文学家对“诗意栖居”与时俱进的应用,是帮助人类走向绿色和谐的自然与社会的良方。最后是结论部分。论文作者认为普鲁将再栖居实践与文学创作完美融合,提升了“再栖居”生态思想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作品通过对边远地区生态问题的深度描写,表达普鲁对人与自然命运的关注。这些真实存在的“处于危险的世界”,警醒人类反思现代文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呼唤人类重新摆正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批评学者认为环境描写虽然不能直接改变生态环境,但是能够帮助失去自然之根的人类重新树立正确的地方意识。因此,普鲁作品可以被用做生态教育读本,提醒现代人尊重栖居之所,重构绿色和谐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