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传统的语言观,尤其是结构主义的影响下,语言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语言理解研究往往仅关注语言因素而忽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由此,阅读理解被视为一个与心理或认知活动相分离的机械过程,即从作者到读者单向的文字信息传递过程。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仅重视语言知识,与此对应形成了一系列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侧重各级语言单位知识,如音素、单词、短语、句子等。注重语言知识固然有助于阅读理解的完成,但是这些方法同时也往往容易将人们限制在字面意思的层面上,从而影响人们对文本形成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语言学家们开始转向认知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对一些语言问题开展了新的思索。这方面的种种努力为语言学带来了不少新的研究视角。在众多的新视角中,图式理论就是颇具影响力的一种,尤其对阅读理解领域的研究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图式,即储存在人脑中的一个极其复杂而井然有序的信息网络。该网络包含语言知识和百科知识。根据图式理论,语言是一个与许多非语言因素相关联的开放性系统。这些非语言‘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文本的背景知识,它对应的是图式网络中的百科知识。阅读理解实质上是一个文本信息和图式信息双向互动的过程。
相对传统观点而言,在阅读过程中关注背景知识显然是一大进步。然而事实表明,有时尽管我们具备了相关的图式,阅读结果却仍然导致偏差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如下假设:缺乏相关图式可能导致理解的失败,缺乏及时、有效地激活图式同样可能影响正确理解的产生。图式的激活需要工作记忆的积极配合与参与。
在本文中,希望为图式激活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的相关性提供一些实证数据。此外,还试图从中为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通过开展一系列实验,最终得到一些实证数据用以支持上述假设:即工作记忆是阅读过程中必备的一个环节,工作记忆容量与阅读理解能力成正比。此外,还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为外语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即通过积极加工深化加工水平,通过组块识别扩大记忆容量等等。最后,希望此项研究能够引起更多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并在该领域的外语教学中开展更多研究,提供更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