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痛泻四君加减方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临床观察结果,探讨其作用机制,确定中医方案在治疗本病中的优势,为临床治疗本病的优化方案提供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耐量异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四君加减方结合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对照组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肥胖指标、血糖指标、抑郁量表、生活质量量表和肠道菌群等,对组间疗效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病人划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分别为30例。分析年龄、BMI等数据能够了解到,两组数据无差异,具有可比性,统计分析两组的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性(P>0.05)。2.中医症状改善:统计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的中医症状显著改善,经统计分析具有明显差异(P<0.01)。而对照组患者仅仅在腹痛或腹部不适、疼痛(或不适)频次、大便性状、大便频数和嗳气这五组症状较治疗前改善较显著(P<0.05),其它指标改善不显著(P>0.05)。组间比较,相比于对照组改善明显的五组症状,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腹痛或腹部不适、疼痛(或不适)频次、大便频数和嗳气这四组症状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提示,治疗组的全部症状都得到有效改善,而对照组只能改善腹痛或腹部不适、疼痛(或不适)频次、大便性状、大便频数和嗳气这五组症状,治疗组在改善腹痛或腹部不适、疼痛(或不适)频次、大便频数和嗳气这四组症状远远优于对照组。3.证候总积分:统计分析患者证候积分,结果显示在治疗后,两组均有着显著改善的积分的统计结果,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进行两组之间的对比,相比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非常的显著(P<0.01)。4.血糖相关指标:治疗前两组血糖相关数据比较分析,差异并不显著(P>0.05),可比性较好。治疗后两组的FIns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PG、OGTT 2h血糖改善明显,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肥胖相关指标:治疗前,组间对比,BMI、腰臀比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改善了 BMI、腰臀比(P<0.05),而对照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6.IBS-SSS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对比,经数据统计分析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各项及总分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在排便习惯、生活质量、总分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除外排便习惯,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治疗组能改善所有症状及总分,而对照组仅能降低排便习惯、生活质量、总分这三项,治疗组除外排便习惯其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7.IBS-QOL量表评分比较:IBS-QOL量表用于进一步评估生活质量,治疗前,对两组的IBS-QOL量表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发现差异并不显著,经过统计分析(P>0.05),基于此可以展开治疗研究;通过治疗前后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两组IBS-QOL总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IBS-QOL总分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对两组IBS-QOL量表亚组进行分析,治疗组能改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仅能提高行为障碍和健康担忧两项,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行为障碍和健康担忧这两项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拥有着相对更优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分析(P<0.05)。说明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及总分均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仅行为障碍、健康担忧和总分这三项分值升高,且不及治疗组分值升高程度。8.抑郁量表: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方面,治疗组要相对更低一些,差异显著,表现出统计学意义,经过统计分析(P<0.01)。9.肠道菌群比较:治疗前两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和对照组组内比较两组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10.疗效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复方嗜酸乳杆菌片结合痛泻四君加减方治疗糖耐量异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降低血糖指标、肥胖指标的同时,可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缓解中医证候,且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状况。2.对糖耐量异常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早期介入,充分体现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