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规定,提升企业股权激励方案制定的灵活性,以促进资本所有者和劳动所有者形成利益共同体、提升企业绩效表现和创新活力,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部署。核心员工构成股权激励计划的主体,平均而言,核心员工获授的权益数量占股权激励权益总数的比重超过80%。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加之政策上的支持,似乎使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员工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激励手段。然而,关于员工股权激励能否促进企业绩效增长和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现有研究却尚未给出系统性的经验证据和理论解释。股权激励将员工推进资本市场,使员工转变为“员工股东”。从员工平均持股的比例来看,被激励的员工实际上成为公司的小股东,这也意味着,员工股东和大股东之间可能也存在着博弈。从合计持股的比例来看,员工整体获授的权益占比相当于公司第五大股东。市场参与度的提升是否会使员工股东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呢?本文关注了员工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按照由直接影响到间接影响、由公司内部到公司外部、由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由激励效应到治理效应的逻辑,将经济后果分为两部分:员工股权激励效应和资本市场经济后果。首先,考察对员工进行股权激励产生的激励效果。作为公司内部重要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股权激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升员工努力程度,吸引和保留创新人才,从而促进企业绩效增长和创新能力提升。然而,关于我国员工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如何,现有研究并未给出系统性的经验证据。因此,本文分别从企业绩效和企业创新两方面考察员工股权激励效应,回答“员工股权激励是否有效”的问题。并分析激励强度、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权益分配、激励动机等股权激励要素如何影响员工股权激励效应的发挥,探究使员工股权激励更加有效的要素配置,为公司股权激励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其次,考察员工股权激励产生的资本市场经济后果。股权激励使员工在经营活动参与者之外,又多了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身份,成为公司内部的小股东。作为公司经营活动的参与者,员工股东不仅拥有外部中小股东难以获得的信息优势,还拥有影响公司经营决策执行效果的能力。在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利益冲突的背景下,员工股东是否会成为公司内部的治理角色,从而对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产生影响?本文从股价崩盘风险和股权融资成本的角度入手,分别考察员工股权激励对公司股价表现和融资成本的影响,并分析其背后的作用机制。整体而言,本文有以下发现:第一,员工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实践中企业授予员工的股权激励强度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可能存在的“搭便车”行为并不影响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国有企业的员工股权激励依然是有效激励,能够促进企业绩效增长。限制性股票并未表现出比股票期权更好的激励效果,其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要小于股票期权。目前来看,员工股权激励呈现“患寡”而非“患不均”的状态。就促进企业绩效增长而言,增加人均激励强度的效果要好于扩大激励对象的范围。第二,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与高管股权激励相比,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与限制性股票相比,员工股票期权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创新型企业由于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低,往往面临着较大的融资约束程度。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在融资约束程度大的公司中更加显著。股权激励的时滞性特征能够将员工更好地锁定在公司内,保持创新人才队伍的稳定,减少核心员工和关键技术流失,在员工离职倾向更高的公司中,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第三,员工股权激励能够显著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两种作用机制可能导致这种影响:一方面,员工股权激励可能发挥信息效应,改善公司内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增加股价信息含量、减少股价泡沫,从而改善公司的信息环境;另一方面,员工股权激励还可能发挥避险效应,通过改善公司基本面特征,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和业绩下行风险,从而减少负面消息的产生。员工股权激励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依然存在。第四,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能够获得正向的市场反应,员工股权激励有助于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员工股权激励可能通过两种途径降低股权融资成本:一方面,员工股权激励激发了员工股东和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协同效应”,促进员工股东发挥监督作用,制约控股股东或高管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占;另一方面,股权激励提高了员工的市场参与度,促进了员工“信息渠道效应”的发挥,这种信息渠道效应能够帮助缓解公司内部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降低外部投资者的信息搜寻成本,促进外部投资者监督作用的发挥。被激励的员工素质越高,发挥的监督作用越大,员工股权激励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越显著。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从研究内容来看,考察了我国员工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并从新的视角考察了员工股权激励对资本市场产生的影响。一方面,本文系统性考察了我国员工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回答了作为激励计划的主体,员工股权激励究竟能否促进企业绩效和创新增长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关注的多为员工股权激励的直接经济后果,例如绩效、创新、信息披露等,但并未将经济后果的考察延伸至资本市场。本文将员工股权激励的经济后果研究由直接效应扩展到间接效应,由公司内部扩展到公司外部,由产品市场扩展到资本市场,由激励效应扩到治理效应,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第二,从理论意义来看,强调了员工股东作为内部监督机制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可能产生的制约作用,以及员工股东“信息渠道效应”的发挥对公司信息环境的改善作用,丰富了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依据。现有研究多关注传统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机制对代理问题的影响,却忽略了一个重要角色——员工的作用。本文将内部治理机制研究视角,引向身兼公司经营活动参与者和员工股东“双重身份”的核心员工身上,探讨了员工股东对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等方面的影响所产生的资本市场经济后果,为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证据。第三,从实践意义来看,在混合所有制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发现能够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以及企业的战略调整提供相关的经验证据。首先,员工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创新、股价行为、融资成本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能够为监管部门在股权激励管理办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其次,员工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能够为政府推动混合所有者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推行员工持股提供依据;而员工股权激励对股权融资成本的降低作用能够为推动企业“去杠杆”、“降成本”,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思路;最后,员工股权激励要素如何配置更加有效,能够从激励强度、激励方式、激励对象、权益分配等方面,为上市公司制定更加有效的股权激励方案提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