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DR、MSCT、HRCT(矩阵512×512)、Ultra HRCT(矩阵1024×1024)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等后影像处理技术在肺部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肺部影像征象(以CT征象为主)在磨玻璃样病变诊断中的意义。资料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116例肺部弥漫性磨玻璃样病变患者,部分患者经手术病理、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原学检查等确诊,部分患者为临床综合诊断。所有患者均作胸部X线检查(DR检查)、MSCT、HRCT或Ultra HRCT检查,CT检查所有图像均已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IP),多平面重组技术(MPR)等。统计学处理:本课题数据均为计数资料,故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假设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学应用SPSS统计软件17.0版本处理数据。结果间质性肺疾病32例,占27.6%,双肺结节状、网状和线样改变,见于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水肿、特发性肺广泛间质纤维化、胶原性疾病、狼疮性肺炎、癌性淋巴管炎、肺转移癌。实质性肺疾病40例,占34.5%,双肺门旁蝶翼征改变,见于心源性肺泡性肺水肿,双肺斑片状、片状密度增高影,见于支气管扩张并炎性改变等;双肺弥漫、散在大小不一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多见于肺部转移性肿瘤、金葡菌肺炎;双肺弥漫性、散在微小点状密度增高影,常见于早期硅肺、细支气管肺泡癌等。混合性肺疾病(肺泡-间质型)44例,占37.9%,分别见于纵隔恶性淋巴瘤肺浸润、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金葡菌肺炎、创伤性湿肺、心源性肺水肿、肺转移癌、细支气管肺泡癌。DR正确诊断59例,诊断符合率为50.9%(59/116)。MSCT正确诊断79例,诊断符合率为68.1%(79/116)。HRCT为63例病例数,正确诊断人数为51例,诊断符合率80.95%(51/63); Ultra HRCT为53例病例数,正确诊断人数为50例,诊断符合率94.34%(50/53); HRCT+Ultra HRCT合计正确诊断数101例,诊断符合率为87.1%(101/116)。数据分4组进行对比:DR组、MSCT组、HRCT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间影像与临床、病理符合率有明显差别;进一步三组间两两对比分析,统计结果显示,P值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三组间两两对比明显差别,MSCT组及HRCT组符合率明显优于DR组,HRCT组符合率明显优于MSCT组。HRCT组与Ultra HRCT组对比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两组影像与临床、病理符合率有明显差别,Ultra HRCT组符合率优于HRCT组。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于肺部微小结节的显示等及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对于肺部磨玻璃样病变存在及范围确定等,敏感率100%,对于以上征象显示优于DR、MSCT、HRCT。结论1.DR、MSCT、HRCT、Ultra HR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等影像后处理技术在磨玻璃样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其中HRCT、Ultra HRCT检查优于DR、MSCT检查,Ultra HRCT相对于DR、MSCT优势尤为明显;上述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最小密度投影法(MinIP)等影像后处理技术对肺部磨玻璃样病变诊断有重要价值。2.肺部影像学征象,尤其是CT征象对缩小疾病诊断范围有重要帮助,从而进一步明确疾病性质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