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实际,以对外汉语课堂交际性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国外对第二语言课堂观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汉语教学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课堂观察量化工具,并以对外汉语课堂交际性为课题进行了量化研究,以期能够补充对外汉语课堂量化研究的不足,从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交际性的探索与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就目前来说,尽管课堂观察理论由来已久,但能够从数据量化的角度对汉语课堂进行观察的实证研究仍然尚不多见,多数研究成果往往着重于对教师课堂话语的分析,而对课堂交际性的研究相对薄弱,这与正如火如荼发展的国外第二语言教学课堂量化研究相差甚远。通过对两个样本数据的量化分析研究,本文认为:目前针对课堂交际性量表的研究仍存在量化标准缺失的不足,尤其是在量化统计方面仍然缺乏统一的常模标准,极大程度上影响了量化研究的科学性。虽然目前的课堂教学都基本打破了传统“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但教师对课堂的话语控制权仍然强势,课堂提问也多以“可预测性”问题为主,与学生真实的生活情境鲜有交叉,这均与“以意义为中心”的交际性教学原则相违背。因此,我们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及研究中,深化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完善量化数据常模,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切实丰富课堂话语内容,拓宽课堂交际话题,优化教师课堂语言,增加参考性问题比例,并尽可能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开发学生交际潜能,从而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国语言文化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