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堂作为一种较早的外来植入的建筑类型,自明清传入山西,经过历代的更替,外在的形式和蕴涵在建筑内部的制度都受到了时代和地域的影响。这些影响直接生成了一种适合于山西本土风格的教堂建筑,它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西方教堂,也不同于当地传统形式风格的建筑。它是两种背景的文化碰撞的结果,对于建筑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山西省太原市及其周边下辖县市为研究的地理范围,以教堂产生于太原始至调研当时为研究的时间范围。着重于研究当地现存的天主教堂建筑。首先从历史分期的角度梳理了太原教区教堂的发展脉络,着重提出一些关键时期太原教区天主教堂的生存状态,寻找历史上那些教堂的形式风格。然后从通过地理分布角度尽可能多地展现当地现有教堂建筑,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对建筑本身作出相应评价。综合论述教堂建筑形式本身在历史发展中的得失,寻找这些教堂形式与制度背后变化的原因,期望能够对现今教堂这个独特建筑类型在山西太原地区乃至更广的范围内的发展有所裨益。
教堂无论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还是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化现象都直接体现了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对于它的剖析不应只是形式本身,教堂建筑的符号意义固然重要,但作为神性和人性的交集生存的场所,对它的理解应深入到一个泛文化的层面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