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隐喻理论建立在韩礼德功能语言学的三个纯理功能的基础之上,是功能语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基于语篇分析这一功能语法的特定任务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丰富了功能语法理论,拓展了对隐喻研究的范围,加深了人们对隐喻的理解,为语篇分析开辟了又一条途径。但是,由于韩礼德局限于仅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语言及其功能这一原因,语法隐喻理论并不完善,得不到来自功能语言学之外的研究者的完全认可和赞同。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尝试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语法隐喻的生成理据及解读机制。本文参阅和借鉴语法隐喻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权威著作、论述和最新成果,采用理论推导和例证的研究方法,探讨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语法隐喻的可行性和具体操作过程。在具体探讨过程中,为了使韩礼德所确认的十三种语法隐喻类型同他所倡导的三个纯理功能保持一致,本文重新对其进行了分类,分别隶属于他早期提出的语法隐喻模式,即: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并且从Taylor和Lakoff的语言范畴理论讨论了一致式和隐喻式的判断标准,然后结合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使用其意象理论的观点,具体细致地讨论了韩礼德所确认的十三种语法隐喻类型。结果表明,认知语言学对语法隐喻有较强的解释力,甚至超过功能语法自身对它的解释和完善,弥补了语法隐喻自身的不足和弱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语法隐喻理论。通过研究,本文还发现从认知角度探讨语法隐喻在语篇中的功能及语法隐喻与语法化的异同尚需研究者们的进一步努力。“任何一个说明语言功能的理论系统,无论看起来是多么充分和完善,其实都是不完备的,要留待系统以外的其它系统去补充”。(钱冠连1996:74)而本文正是跨学科研究的一次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实践上,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方法能够加深我们对语法隐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理论上,这种方法还能够拓宽研究思路,弥补理论自身不完善这一缺陷,从而更好地研究各种语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