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诗学思想史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宋初期的诗学思想虽规模中晚唐诗人,却已有自身特色,如李防、徐铉等五代旧臣虽多效白诗安乐之格,却十分看重诗歌的情感性,王禹偁则注意到了白诗中的讽谏色彩;杨亿等人崇尚李商隐,主张以学富思深之路改变“白体”平易之格;朝野内外以“九僧”、潘阆、寇准为代表的“晚唐体”,虽紧承贾岛、姚合诸人苦吟之风,却变僻塞苦寒之境为平淡有味之作。可以说,宋初诗人在模仿中逐渐找到了诗学变革的独有途径。  真、仁之世,随着文学复兴运动的开展,诗坛逐渐兴起了一股志行古道的诗学风潮,重视诗文的复古传统与“实用”精神,其中范仲淹的“元气”说,鼓励一种语言真切、情意真淳的充实诗风,尤为可贵。嘉祜前后,欧阳修与梅尧臣等人确立了宋型诗学的基本观念,如追求“平淡”与“雄肆”的诗学风格。神宗熙丰至元祜年间,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通过对“杜诗”与“陶诗”的深入阐释,北宋诗学思想发展臻于高峰。北宋晚期,出现了宗尚黄庭坚的“江西宗派”,其中陈师道、徐俯、韩驹等人诗学建树较高。同时,诗话类著作蔚为大观,诗学见解虽不脱苏、黄窠臼,不过却各有鲜明主张。  南宋初年,山河破碎之际,“宗杜”与“宗陶”成为诗人的主要诗学旨趣,江西宗派诗人如吕本中等人进一步总结了“活法”的诗学思想,也有不少诗人如王庭珪、李弥逊、周紫芝等人取法乎上,通过“江山之助”以造自然浑成之境,张戒的《岁寒堂诗话》是这一时期“话体”诗学的代表作,反对苏、黄而力主回归汉魏“情性”诗风。南宋中兴时期,诗坛大家大都深受江西“活法”诗学的影响,其中陆游注重“诗外功夫”、杨万里重视“感兴”、姜夔追求“妙”;晚宋时期,刘克庄集两宋诗学思想之大成,论诗兼尊唐、宋,力主“情性”,诗学理路显得辨证通达;戴复古则延续了“文章正脉”的复古精神;严羽的《沧浪诗话》倡导“妙悟”,主张回归汉魏盛唐,对元明以后的宗唐诗学影响深远;宋亡前后,遗民诗人重视民族气节,刘辰翁的评点诗学较为著称。  金代初年,大批宋使羁留北地,这为金代诗学思想的构建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其中宇文虚中、蔡松年等人成就较高。朱弁的《风月堂诗话》无疑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话类著作,其中“尊苏”的诗学观念对金代后世诗学思想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宗大定时期,诗坛尚在延续着苏、黄以来的创作风气,如重视“气格”等。章宗明昌时期,诗坛开始走出苏、黄创作的桎梏,重视诗“兴”的创作方式,其中以党怀英最为著称,而周昂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反对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宗派诗风。金代晚期,诗学思想发展到了高潮时期,其中有以李纯甫为代表的“险怪雄奇”派与赵秉文为代表的“转益多师”派对峙并立。王若虚则倡导平易朴实的实用诗风,他心中理想的诗学典范是白居易。元好问代表了金代诗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力主清新刚建而反对浮靡柔弱,晚年提倡的以“诚”为主的诗学观念,更是对唐诗学的有意回归。  “以禅喻诗”,即诗人借助禅宗话头或理论隐喻诗歌的创作,从而形成一套别具禅学色彩的诗歌理论。金代诗人“以禅喻诗”,则旨在摆脱江西诗派诗风的影响,从而追求一种流转圆美的诗歌境界,受到曹洞宗的影响较大,元好问是金代“以禅论诗”思想的集大成者。南宋诗坛“以禅喻诗”可从三个层面说起:首先,江西诗派“以禅喻诗”,注重从“渐修”到“顿悟”,目的在于追求浑然天成的诗歌境界,以此纠正江西诗派的模拟之弊;其次、主张走出江西诗风限制的诗人,则主张以“顿悟”为先,其中以严羽最为代表,目的在于回归“吟咏情性”的复古诗风。其三、晚宋时期,刘克庄认为诗与禅应回归“本位”,二者之间并无相似之处。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初中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新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能力的形成,首先要培养好基础,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准备;其次要创设民主课堂,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学习”成为一种潮流,更成为一种让人感动和羡慕的高尚活动。作为与他们一起成长的大朋友,我今天来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做
深圳市委党校一直在努力探索着干部培训工作中新的教学机制,课堂的专题研讨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很好方式。党校今年第一期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的 60余名学员,来自全市30多个部
该文对明清杂剧的变异研究,是以元杂剧为参照进行的.明清杂剧的变异研究涉及许多方面,限于学力,作者仅从三方面作尝试性探讨,即杂剧观念、思想题材和艺术风格.论文的第一部分
该文试图对词法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并就其主要内容字法、句法、章法展开具体论述,对词法史的写作也作了初步探索.
本文首先对花山民族文化进行了大体描述,认为崇左市中职班主任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花山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然后详细阐述了在花山申遗成功背景下宁明职技校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
该文将郁达夫和他的自叙传小说主人公置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人生之旅的历史框架中,以转型时期个体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身份确认为切入点,以科举制度废除后被抛出仕途开始由士
作为中国文学言说方式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补充,新时期以来的中国基督教文学试图构建一个充满着丰富而强劲的个体生命形态以及神性和诗性可以互释的精神空间。这种写作对于当下和
rn